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饭千金

一饭千金

指韩信年轻时贫困饥饿,曾得到一位老大娘分给饭食,以后韩信当楚王,报答这位老大娘一千金。后以此典比喻知恩必报;或比喻士人未遇时的贫贱生涯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。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西南)人。家贫无行,不能被推选去作官;又不会做买卖为生,经常投靠人家吃闲饭。韩信在下邳(Pī披,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城下河边钓鱼,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绵。有一位老大娘看到韩信没有吃饭,就把她自己要吃还没有吃的饭分给韩信吃,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,直到漂洗完毕。韩信很高兴,便对那一位老大娘说:“我将来必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。”老大娘生气说:“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,我是可怜您这位公子才给饭你吃,难道是希望报答吗!”以后韩信回到楚地,召见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一位漂母,赐给一千金。此典又作“漂母惠”、“饭王孙”、“漂母”、“漂母进饭”、“依漂母”、“韩信饿”、“淮阴纶饵”、“一饭恩”、“千金酬漂母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09、2626页: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(在水里冲洗丝绵)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(怜悯)王孙(古代对贵族子弟通称,也对青年人敬称)而进食,岂望报乎!’”“信至国(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国异姓诸侯王。都城,下邳),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陶潜《乞食》:“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” 唐·崔国辅《漂母岸》:“秦时有漂母,于此饭王孙。” 唐·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暂到下邳受兵略,来投漂母作主人。” 李白《漂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鲁姑弃子,以却三军之众;漂母进饭,没受千金之恩。” 宋·陆游《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》:“食非依漂母,菜不仰园官。” 元·萨都拉《醉歌行》:“草生金谷韩信饿,古来不独诗人穷。”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马周道:‘壁上诗句犹在,一饭千金岂可忘也。’” 明·陈子龙《闰秋杂感》:“淮阴纶饵朝还出,渭北星辰夜自高。” 清·赵执信《淮阴咏古》:“可怜一饭尚千金,百战功成乃尔报。”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蒯通不售三分策,漂母长留一饭恩。” 清·沈绍姬《淮阴侯》:“独有千金酬漂母,曾无一语感滕公。”


主谓 比喻受人恩惠,给予人以重报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’……信至国,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唐·沈亚之《旌故平卢军节士》:“夫举食于人,当渴饥之望也,~,未足者不能十金。”△多用于报答方面。→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 ↔忘恩负义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(韩) 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?’”后韩信佐刘邦,封为楚王,“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 《汉书·韩信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韩信年轻时穷困无食,在城外钓鱼。有些妇女在河中漂洗絮,有一妇人见韩信饥饿,就把饭分给他吃,一连吃了几十天。韩信很感激,对妇人说:“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您。”妇人说:“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,难道还望你报答吗?”韩信封为楚王后,赐给妇人千金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知恩必报; 或表示士人未遇时生涯贫贱。

【典形】饭王孙、韩信饿、淮阴纶饵、漂母、漂母惠、漂母进饭、千金酬漂母、一饭恩、一饭千金、依漂母、寄食王孙、一饭王孙、千金酬一饭、淮阴困闾里、邂逅漂母、王孙钓、漂母恩。

【示例】

〔饭王孙〕 唐·崔国辅《漂母岸》:“秦时有漂母,于此饭王孙。”

〔韩信饿〕 元·萨都拉《醉歌行》:“草生金谷韩信饿,古来不独诗人穷。”〔淮阴纶饵〕 明·陈子龙《闰秋杂感》:“淮阴纶饵朝还出,渭北星辰夜自高。”

〔漂母〕 唐·李白 《猛虎行》:“暂到下邳受兵略,来投漂母作主人。”

〔漂母惠〕 晋·陶潜《乞食》:“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”

〔漂母进饭〕 唐·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鲁姑弃子,以却三军之众; 漂母进饭,没受千金之恩。”

〔千金酬漂母〕 清·沈绍姬《淮阴候》:“独有千金酬漂母,曾无一语感滕公。”

〔一饭恩〕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蒯通不售三分策,漂母长留一饭恩。”

〔一饭千金〕 清·赵执信《淮阴咏古》:“可怜一饭尚千金,百战功成乃尔报。”

〔依漂母〕 宋·陆游《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》:“食非依漂母,菜不仰园官。”


【词语一饭千金】  成语:一饭千金汉语词典:一饭千金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布袍

    《南史.贼臣.侯景传》:“又启求锦万疋为军人袍,……送青布以给之。……景涡阳之败,求锦,朝廷所给青布,及是皆用为袍,……”晋.侯景求万匹锦为军人袍,只得到青布为袍,故“青袍”是下级官员的服装,也常以青

  • 燕石妄珍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一引《阙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。周客闻而观焉,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,华匮十重,缇巾什袭。客见之,卢胡而笑曰:‘此燕石也,与瓦甓不异。’主人大怒,藏之愈固。”

  • 冰清

    源见“冰清玉润”。形容节操高洁。唐李白《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》:“前许州司马宋公,蕴冰清之姿,重傅侯玉润之德,妻以其子。”【词语冰清】   汉语大词典:冰清

  • 呵壁

    同“呵壁问天”。清 丘逢甲《村居书感次崧甫韵》:“天阊辽阻愁呵壁,时局艰危痛厝薪。”【词语呵壁】   汉语大词典:呵壁

  • 楼护唇舌

    同“君卿唇舌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论说》:“杜钦文辨,楼护唇舌。颉颃万乘之阶,抵嘘公卿之席。”【词语楼护唇舌】   汉语大词典:楼护唇舌

  • 惊鵩鸟

    源见“贾生赋鵩”。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。唐白居易《端居咏怀》:“斜日早知惊鵩鸟,秋风悔不忆鲈鱼。”【词语惊鵩鸟】   汉语大词典:惊鵩鸟

  • 疑晋竖

    源见“病入膏肓”。形容因病虚而心神恍惚。前蜀韦庄《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》诗:“胸中疑晋竖,耳下斗殷牛。纵有秦医在,怀乡亦泪流。”

  • 燕䃉

    同“燕石”。䃉,似玉之石。元刘诜《古诗三首赠张汉臣游金陵》之一:“燕䃉混良璞,楚菉藏崇简。”

  • 智水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知者乐水。”知,同“智”。谓智者达于物理,周流不滞,故乐水。因以“智水”美称水。唐陈陶《种兰》诗:“智水润其根,仁锄护其芳。”亦泛指智慧。南朝 梁王僧孺《忏悔礼佛文》:“永沐智水,长

  • 坏宅

    源见“孔壁遗文”。指汉 鲁共王(一作鲁恭王)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事。唐李商隐《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》:“挟书秦二世,坏宅汉诸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