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旨相公

三旨相公

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,庸碌无为,上朝退朝,惟诵圣旨事。王珪(1019-1085年),字禹玉,成都华阳(今属四川)人。仁宗时进士,通判扬州,召直集贤院,修起居注。进知制诰,为翰林学士,知开封府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拜参知政事(执政),九年(1076年)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,集贤殿大学士。自执政至宰相共六年,无所建树,惟倡导阿谀顺从之风。他本人上朝退朝,惟诵圣旨。上朝时,将各种奏章上呈,说“取圣旨,请皇上裁决”;待神宗批复后,说“领圣旨”;下朝后又对呈递奏章的人说“已得圣旨”。自己不提任何意见,不作任何决定,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。因此,人们讥讽他为“三旨相公”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12《王珪传》10242、10243页:“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,九年,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集贤殿大学士。……然自执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(十为衍字),无所建明,率道(通“导”)谀将顺。当时目为‘三旨相公’,以其上殿进呈,云‘取圣旨’;上可否讫,云‘领圣旨’;退谕禀事者,云‘已得圣旨’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晖吉、徐讚《龙文鞭影》2集上卷:“四如给事,三旨相公。”注:“唐(宋)王珪为相,一无建白。上殿进呈,云‘取圣旨’;上可否讫,云‘领圣旨’;退谕禀事者,云‘已得圣旨也’。时称为‘三旨宰相’。”(四如给事,指宋给事李邺,使金还,云:“金人上马如龙,步行如虎,渡山如獭,登城如猿。”时人号为“四如给事”。)


偏正 原嘲讽徒拥高位而无能的宰相。后指只能上传下达碌碌无为,而居要职的人。《宋史·王珪传》:“自执政凡十六年,无所建明,率道谀将顺,当时目为~。以其上殿进呈,云取圣旨,上可否讫,云领圣旨,退谕禀事者,云已得圣旨也。”△贬义。用于窃据要职的庸才。→庸庸碌碌↔出类拔萃


【词语三旨相公】  成语:三旨相公汉语词典:三旨相公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学

    王莽新朝之学,指刘歆的古文学。近代梁启超《清代学术概论》:“新学者,谓新莽之学。时清儒诵法许郑者,自号曰汉学。(康)有为以为此新代之学,非汉代之学,故更其名焉。”许郑:许慎、郑玄,东汉经学家。“新学”

  • 种瓜侯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指故秦时东陵侯 邵平。泛指退官归隐田园之人。唐司空图《休休亭》诗:“且喜安能保,那堪病更忧。可怜藜杖者,真个种瓜侯。”宋张元幹《水调歌头.追和》词:“举手钓鳌客,削迹种瓜侯。”

  • 分溷茵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。陈蜕《自题画梅》诗:“才见开花又落英,波迎风卷分溷茵。”

  • 鸾弦续断胶

    同“鸾胶续弦”。清袁枚《吴门返棹曹郎玉田仿桂生故事送余京口》诗:“笑侬雅抱生春手,到处鸾弦续断胶。”

  • 长平冤气

    《史记.赵世家》:“赵遂发兵取上党。廉颇将军军长平。”“廉颇免而赵括代将。秦人围赵括,赵括以军降,卒四十余万皆院之。王悔不听赵豹之计,故有长平之祸焉。”战国时,秦将白起大破赵括军,在长平坑杀赵国降卒四

  • 渊客

    同“泉客”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泉室潜织而卷绡,渊客慷慨而泣珠。”【词语渊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渊客

  • 珠玑

    同“珠玉”。唐方干《赠孙百篇》诗:“羽翼便从吟处出,珠玑续向笔头生。”【词语珠玑】   汉语大词典:珠玑

  • 老蚌

    源见“老蚌生珠”。对有贤子者的誉称。《南史.王珍国传》:“〔王珍国〕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。武帝雅相知赏,谓其父广之曰:‘珍国应堪大用,卿可谓老蚌也。’”【词语老蚌】   汉语大词典:老蚌

  • 雀捕螂

    源见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喻目光短浅,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元陈高《丁酉岁述怀一百韵》:“谗构蝇栖棘,吞图雀捕螂。”

  • 击楫

    同“击楫中流”。元戴良《怀宋庸庵》诗:“祖逖念时空击楫,仲宣多难但登楼。”清徐釚《晚发京口》诗:“已从击楫悲荒垒,更想沉舟听鼓鼙。”【词语击楫】   汉语大词典:击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