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长两短

三长两短

指意外的事故,通常指死亡。明代范文若《鸳鸯棒.恚剔》:“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,须一路寻上去,万一有三长两短,定要讨个明白。”


并列 发生意外灾祸或事故,大多指死亡。《醒世恒言》卷8:“倘有~,你取出这道袍穿了,竟自走回,那个扯得住你。”巴金《春》13:“万一海儿有个~,那我也活不下去了。”△贬义。用于预料有不幸事发生。→一差二错 飞来横祸。也作“三长二短”、“三长四短①”。


三长两短”在人们心目中指的是意外灾祸,常常是遇难、死亡的隐语、讳词。

为什么死亡与 “三长两短”有关呢?

原来,旧时是棺葬,而棺材 [谐音 “财”,人死后去阴间做官( 棺) 发财 ( 材) ] 是由六块木材做成的,长方形,上下左右长,两头短。上面棺盖为天,下面棺底为地,左右两边为日、月; 前后两头称为彩头 ( 头) 、彩尾 ( 脚) 。这些是以往的一种俗语。因棺盖是最后才盖上的,所以棺材构成的木块便是三块长的、两块短的,因而谓之 “三长两短”。此语便成为 “死”的一种别称、讳语,是一种委婉的说法。口语中常说 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……”,意即万一遭到不测而身亡……

关于 “三长两短”有个有趣的故事:

苏轼被贬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,有次朝廷命官来视察,苏轼及其几个学生陪同游赤壁。命官想为难苏轼,出了个联语让他的学生对: 宝塔尖尖,七层四面八方。命官问这个学生不知道,连连摇手,问那个也是一样。命官不由大笑,心想: “学生如此,老师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。名师出高徒嘛! ”苏轼也大笑起来,命官不解,问苏轼为何大笑。苏轼笑道: “大人,你还不明白吗? 我的几个学生都已对出来了。你说的是 ‘宝塔尖尖,七层四面八方’,我的学生们对的是 ‘玉手摇摇,五指三长两短’啊,哈哈! ”命官窘迫得无言以对了。


【词语三长两短】  成语:三长两短汉语词典:三长两短

猜你喜欢

  • 歌壶缺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宋侯寘《点绛唇.约莫香来》词:“歌壶缺。又还吹彻,笛里关山月。”

  • 调盐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喻任宰相治理国政。宋王安石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诗:“治装行入觐,金鼎重调盐。”【词语调盐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盐

  • 三衅三浴

    再三熏香沐浴,形容对人的礼遇和尊重。《国语.齐语》:“(鲁)庄公将杀管仲,齐使者请……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,齐使受之而退。比至,三衅三浴之。”韦昭注:“以香涂身曰衅,亦或为熏。”唐代韩愈《答吕毉山人

  • 车笠

    源见“乘车戴笠”。比喻贵贱贫富不易的深厚友谊。宋陈师道《寄张文潜舍人》诗:“车笠吾何恨,飞腾子莫量。”清黄宗羲《祭冯韡卿文》:“升沉虽异,车笠无忘。”【词语车笠】   汉语大词典:车笠

  • 今之乐,犹古之乐

    乐( ㄩㄝˋ yuè ):音乐。 现在流行的音乐和古代音乐都是一样的。 意谓音乐的功能古今一样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王变乎色曰:‘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耳。’曰:‘王之好乐甚,

  • 欠死范质

    《宋史.范质传》:“太宗称之曰:‘宰辅中能循规矩,慎名器,持廉节,无出质右者,但欠世宗一死,为可惜耳。’”宋.范质字文素,宋大名宗城人,后唐时举进士第,曾事周太祖郭威。郭威称赞他有宰相之才,封萧国公。

  • 孙阳相马

    同“伯乐相马”。清张问陶《和聚奎堂壁间前明王衷白先生韵》之一:“腾骧冀野多神骏,肯负孙阳相马心?”

  • 濩落无用

    源见“魏王瓠”。谓大而无用。或谓人才不得其用。濩落,即瓠落。宋苏轼《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》诗:“我材濩落本无用,虚名惊世有何益?”宋辛弃疾《满江红.和卢国华》词:“濩落我材无所用,易除殆类无根潦。”

  • 咄石生

    《晋书》卷四十三《山涛传》:“山涛,字巨源。”“举孝廉,州辟部河南从事。与石鉴共宿,涛夜起蹴鉴曰:‘今为何等时而眠耶!知太傅卧何意?’鉴曰:‘宰相三不朝,与尺一令归第,卿何虑也!’涛曰:‘咄!石生无事

  • 鱼豕

    同“鲁鱼亥豕”。明高启《赠墨翁沈蒙泉》诗:“一朝得此复何用,惭注鱼豕笺虫虾。”【词语鱼豕】   汉语大词典:鱼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