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偏不倚

不偏不倚

礼记.中庸》宋朱熹题解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,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送灶日漫笔》:“在现今的世上,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,本来是一种梦想;即使是饭后的公评,酒后的宏议,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。”


并列 原指儒家折中的“中庸之道”。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,表示公正或中立。也形容一点不歪,正中目标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西门丁《玉佛谜》:“那桌角噗地一声掉下,汉子不慌不忙拾了起来,随手向后一抛,~落在卓湛的酒杯里。”△用于描写人中立态度。→中庸之道 无偏无党 中立不倚↔畸轻畸重 厚此薄彼。 也作“不偏不徇”、“无偏无倚”。


【词语不偏不倚】  成语:不偏不倚汉语词典:不偏不倚

猜你喜欢

  • 吾无隐乎尔

    我对你是没有任何隐瞒的。 后表示一切纯任自然,无待人为。语出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。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’”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.卷一七.太史黄庭坚居士》:“

  • 邢尹

    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喻指互相嫉妒的人。清袁枚《遣怀杂诗》之十八:“邢 尹一相见,涕泣服其美。”【词语邢尹】   汉语大词典:邢尹

  • 杀人不眨眼

    宋.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八“圆通缘德禅师”:“宋大将军曹翰入庐山寺(因征胡则渡江而到此地),缘德禅师不起不揖。翰怒诃曰:‘长老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?’师熟视曰:‘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邪!’”后因以“杀人

  • 授环

    《诗经.邶风.静女》传:“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(注:御于君所,指侍奉陪伴君王)。女史书其日月,授之以环以进退之。生子月辰,则以金环退之。当御者以银环进之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一三五引《五经要义》曰:“古者

  • 无妄之祸

    参见:无妄之灾【词语无妄之祸】  成语:无妄之祸汉语大词典:无妄之祸

  • 东壁图书府

    源见“东壁图书”。指宫廷藏书之所。唐张说《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》诗:“东壁图书府,西园翰墨林。”

  • 弹冠结绶

    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又《汉书.萧育传》:“〔育〕少与陈咸、朱博为友,著闻当世。往者有王阳、贡公,故长安语曰‘萧 朱结绶,王 贡弹冠’,言其相荐达也。”后因以“弹冠结绶”谓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。《后汉书.

  • 藏金

    《晋书.艺术传.隗炤传》:“隗炤,汝阴人也。善于《易》。临终,书版授其妻曰:‘吾亡后当大荒穷,虽尔,慎莫卖宅也。却后五年春,当有诏使来顿此亭,姓龚,此人负吾金,即以此版往责之,勿违言也。’炤亡后,其家

  • 洛中机云

    同“机云”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和吴尚书叔永》词:“洛中曾识机 云,记玉立堂堂九尺身。”

  • 天未丧斯文

    文:指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此典指孔子说: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遇困境;或伤感文人之死。孔子要去陈国(都宛丘,今河南淮阳县),经过卫国匡(今河南长垣县西南)地,由孔子弟子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