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丙吉问牛

丙吉问牛

丙吉(?-前55年)字少卿,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,西汉大臣。汉宣帝时任丞相,封博望侯。丙吉常到各地巡视,了解民情。一次到乡间视察,途中遇到百姓间发生群殴,死伤者横陈路旁。丙吉见后,并不过问,随行官吏对此很奇怪。乘车前行又看到有人赶着一头牛,牛吐舌喘气。丙吉吩咐停车,让驾车吏前去询问:“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?”随员们认为丞相见百姓死伤不问,却去问牛,前后失当。有人去问丙吉。丙吉说:“百姓斗殴死伤了人,长安令和京兆尹(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)应依法追捕处理,这是他们的职责。而作为丞相,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绩,在岁末上奏皇帝进行赏罚罢了。对于这类小事,我不应过问。现在正值春季,天气并不热,这头牛并未远行而气喘,这表明气候反常,恐怕对农业生产有所损害,所以我才停车相问。位居三公,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,这正是我这丞相所应担忧的事啊!”属吏们听后,心悦诚服,都认为丙吉能识大体。丞相问牛喘,正是克尽关心国计民生的职责。后因用作称颂官员关心民间疾苦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4《丙吉传》3147页:“(丞相丙)吉又尝出,逢清道群斗者,死伤横道,吉过之不问,掾史独怪之。吉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止驻,使骑吏问:‘逐牛行几里矣?’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,或以讥吉。吉曰:‘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、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,岁竟丞相课其殿最,奏行赏罚而已。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恐有伤害也。三公典调和阴阳,职(所)当忧,是以问之。’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体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长孙佐辅《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》:“谏虎昔赐骏,安人将问牛。” 唐·邵谒《论政》:“孙弘不开阁,丙吉宁问牛。” 唐·郑谷《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》:“道畅应为蝶,时来必问牛。” 唐·卢延让《逢友人赴阙》:“倚马才高犹爱艺,问牛心在肯容私。” 宋·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》:“诗书每博约,文酒时献酬。其间最达者,今已问喘牛。” 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3折:“包待制比问牛的省力气,俺父亲比那教子的少见识。” 元·姚守中《中吕粉蝶儿·牛诉冤》:“见一个宰辅,借问农夫,气喘因何故?听说罢感叹长吁。” 明·刘基《和石末公冬暖》:“祝蜴漫劳遵故事,问牛谁复轸忧心。” 明·李东阳《丙吉问牛》:“不问僵尸问喘牛,春来多少庙廊忧。” 明·徐渭《数年来南雪甚于北》:“吠犬从今无一处,喘牛必问有诸贤。” 清·王摅《寿京江张太夫人》:“尽道相公能问喘,遂令天子至垂裳。” 清·赵翼《庆晴村为尹文端师第五子来镇江握手道故》:“即看今日施行马,犹为先人问喘牛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吉又尝出,建清道群斗者,死伤横道,吉过之不问,掾史独怪之。吉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。吉止驻,使骑吏问:‘逐牛行几里矣?’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,或以讥吉,吉曰:‘民斗相杀伤,长安令,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,岁竟丞相课其殿最,奏行赏罚而已。宰相不亲小事,非所当于道路问也。方春少阳用事,未可大热,恐牛近行,用暑故喘,此时气失节,恐有所伤害也。三公典调合阴阳,职所当忧,是以问之。’掾史乃服,以吉知大体。”

【今译】 汉宣帝时丙吉任丞相,他经常巡视各地,了解民情。一次,丙吉又出巡,遇见百姓发生冲突,相互殴斗,死伤者横陈路旁,丙吉见了并不过问,属吏对此非常奇怪。乘车前行又碰到有人赶着一头牛,牛吐舌喘气。丙吉马上叫车停下,让御车小吏上前询问:“赶牛走了几里了?”属吏认为人死伤不问而问牛,前后失当,不免问丙吉,丙吉说:“民众斗殴死伤,长安令京兆尹应该查禁追捕,这是他们的职分。作为丞相,只在岁末考察他们的治绩,上奏赏罚而已。我不能管这些小事,在路边过问斗殴,而现在正值春季,天并不很热,牛没远行而气喘,我怕是气候反常,才停车相问。位居三公,要考虑调理阴阳的大事,这正是我应当担忧的啊。”听了这番话,属吏才心悦诚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扬官吏关心民间疾苦; 也借指丞相等高官。

【典形】 丙吉问牛、喘牛、喘牛必问,少阳用事,问喘,问喘牛,问牛喘,路不喘牛,相车问牛喘。

【示例】

〔丙吉问牛〕 唐·邵谒《论政》:“孙弘不开阁,丙吉宁问牛。”

〔喘牛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》:“及驱犀节,乃牧雄州,吏不惊犬,人无喘牛。”

〔喘牛必问〕 明·徐渭《数年来南雪甚于北》:“吠犬从今无一处,喘牛必问有诸贤。”

〔少阳用事〕 唐·李商隐《道士胡君新井碣铬》:“少阳用事,抱莹角以来思; 畏景无阴,踠奔蹄而至止。”

〔问喘〕 清·王摅《寿京江张太夫人》:“尽道相公能问喘,遂令天子至垂裳。”

[问喘牛] 宋·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》:“诗书每博约,文酒时献酬。其间最达者,今已问喘牛。”

〔问牛喘〕 明·李东阳《问喘词》:“道旁死人春不管,丞相停车问牛喘。”


【词语丙吉问牛】  成语:丙吉问牛汉语词典:丙吉问牛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荫未移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,相知无须时日长久。亦指时间短暂。《三国志.魏文帝纪》“以肃承天命”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:“舜受大麓,桑

  • 宫腰

    源见“楚宫腰”。泛指女子纤细的腰肢。元曾瑞《哨遍.麈腰》套曲:“深兜玉腹,浅露酥胸,拘束得宫腰细。”【词语宫腰】   汉语大词典:宫腰

  • 冤狱为虫

    源见“秦狱气”。形容冤愤郁结难消。唐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知战场之有磷,悟冤狱之为虫。”

  • 刻鹄

    同“刻鹄类鹜”。唐卢照邻《释疾文》:“既而屠龙适就,刻鹄初成。”【词语刻鹄】   汉语大词典:刻鹄

  • 丛台置酒

    范晔《后汉书.马武传》:“马武字子张,南阳湖阳人也……更始立,以武为侍郎,与世祖破王寻等,拜为振威将军,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。”“及世祖拔邯郸,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,因欲以图躬,不克。既罢,独与武登丛台

  • 乞浆得酒

    《全晋文》卷五十五辑录袁准《袁子正书》:“语曰:‘岁在申酉,乞浆得酒;岁在辰巳,嫁妻卖子。’”岁,太岁星,旧时方士术数以太岁所在主凶。所谓“乞浆得酒”,是一种吉祥之征。后因以比喻所得超过所求。宋.陆游

  • 彭泽柳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借以咏隐士。晋陶潜曾为彭泽县令。宋 陈德武《西江月.咏雪三调》词之一:“瘦损穷彭泽柳,禁持杀傅岩梅。”

  • 壶公龙

    源见“杖化龙”。戏称竹杖。宋苏轼《次前韵寄子由》:“还乡亦何有,暂假壶公龙。”【词语壶公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壶公龙

  • 管仲相齐

    《史记.管晏列传》:“已而鲍叔(注:即鲍叔牙)事公子小白,管仲事公子纠。及小白立为桓公,公子纠死,管仲囚焉。鲍叔遂进管仲。管仲既用,任政于齐,齐桓公以霸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谋也。”齐桓公立,管

  • 典鹔鹴裘

   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,居贫愁懑,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,与文君为欢。”谓居贫而不惜珍贵之物换酒欢饮。后遂以形容情谊至厚,相爱至深。宋苏轼《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》诗:“送君应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