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襄公二十九年》:吴公子札来聘,请观于周乐。使工“为之歌《唐》,曰:‘思深哉!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?不然,何忧之远也。非令德之后,谁能若是?’”春秋时,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观周乐,听到《唐风》时,他
武安:今河北武安县西南。此典指秦军驻扎在武安以西,擂鼓呐喊声音震动屋瓦。后以此典比喻军队声威正盛;或形容气势雄大。公元前270年,秦军进攻阏与(今山西和顺),赵惠文王便派赵奢为将,领兵去援救阏与。军队
源见“陈平分肉”。喻指大才小用。南朝 宋 伍辑之《劳歌》:“劳为社下宰,时无魏无知。”
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舜子商均亦不肖,舜乃豫荐禹于天。十七年而崩。三年丧毕,禹亦乃让舜子,如舜让尧子。诸侯归之,然后禹践天子位。”舜即位之前,曾欲让位给尧子丹朱;禹即位之前,也曾欲让帝位给舜子商均。丹
同“哭秦庭”。唐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哭何苦而救楚,笑何夸而却秦。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,固将弃天地而遗身。”
指项羽对刘邦说:我们两人面对面打仗,以决定胜败。后以此典比喻双方面对面的较量,比出高低,决定胜败。秦末农民起义及推翻秦朝的战争后,最后剩下项羽、刘邦两股势力相斗,楚、汉两军在广武(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
《后汉书.马廖列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本……长安语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;城中好广眉,四方且半额;城中好大袖,四方全匹帛。’斯言如戏,有切事实。”后因以“广袖高髻”为风俗奢荡之典。唐白居易《
源见“锦囊三矢”。指出征复仇。清朱彝尊《满庭芳.李晋王墓下作》词:“前驱囊矢日,三垂冈上,置酒临风。”
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,唯世子而已,其齿于学之谓也。”因以“齿学”指太子入学,不敢居人之前,与公卿之子以年龄大小为序,以示谦卑。唐吴兢《贞观政要.尊敬师傅》:“臣闻郊迎四方,孟侯所以
同“含沙射影”。宋欧阳修《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》诗:“水涉愁蜮射,林行忧虎猛。”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词林》:“又因宋儒谗说,致熊登朴两遭蜮射,无端佐官,人谓江陵英察,兹事则太愦愦云。”【词语蜮射】 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