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毫: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末:指秋毫的末端,是细毛的最细处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谓目光敏锐,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。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,别具眼力。
同“三十六计”。宋陈与义《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》诗:“去去三十六策中,第一买酒鏖北风。”【典源】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是时上疾已笃,敬则仓卒 (cu) 东起,朝廷震惧。东昏侯在东宫,议欲叛,使人上屋
同“泾渭分明”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续编小引》:“然咏歌太平,无非圣朝佳话,间有稍关时事者,其泾 渭自明。”见“泾渭分明”。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续编小引》:“然咏歌太平,无非圣朝佳话,间有稍关时事者,其
立春时的东北风。三国魏张揖《广雅.释天》:“东北条风。”《易纬.通卦验》:“立春条风至。”《史记.律书》:“条风居东北,主出万物。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,故曰条风。”《文选.王融.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
同“苜蓿自甘”。明姚夔《送人教谕南阳》诗:“讲馀午帐芙蓉暖,课罢春盘苜蓿香。”
同“杜邮之戮”。明冯梦龙《精忠旗.岳侯死狱》:“堪恨无端,剑来杜邮。把他为敌国,代却仇雠。”
源见“桑中”。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。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申叔跪从其父,将适郢,遇之,曰:‘异哉!夫子有三军之惧,而又有桑中之喜,宜将窃妻以逃者也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此借用‘桑中’一词,暗指巫臣与夏姬私
唐.王勃《滕王阁诗》“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画栋朝飞南浦云,朱帘暮卷西山雨。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阁中帝子今何在,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”“物换星移”出自唐.王勃诗句,意为时令推移,景物
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指楚国宝玉和氏璧。亦用以比喻才能、才华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.摧落》:“姓字难教题甲榜,声名甚日满皇都?空怀楚玉,浪泣鲛珠。”【词语楚玉】 汉语大词典:楚玉
唐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诗谱入乐府,以首二字“渭城”名曲,又称《渭城曲》,成为送别名作。后亦有称王维原诗为《渭城曲》者。唐刘禹锡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