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乱头粗服

乱头粗服

乱头:乱发蓬头。粗服:粗劣衣服。指蓬头乱发,衣服粗劣。 梁同书(1723-1815年),字元颖(yǐng影),号山舟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殿试,入翰林升侍讲。梁同书喜爱书法,初学颜真卿、柳公权,继学米芾,晚年书法笔锋变化多端。他能诗,尤精鉴赏,名满天下,日本人很重视他。梁同书曾议论过书法,他认为写毛笔字用中锋,毛笔要提得起来,也不是不可以兼用侧锋,总要为我自己笔尖所使用,虽然有未显示出的,但意已在其中了。如果写出像蓬头乱发、衣服粗劣那样杂乱野拙无章的字来,那就不成字了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503《艺术传二·梁同书传》13892页:“中锋之法,笔提得起,自然中,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,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,虽不中亦中。乱头粗服非字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冯镇峦《读〈聊斋〉杂说》:“《聊斋》于粗服乱头中,略入一、二古句,略装一、二古字,如《史记》诸传中偶引古谚时语,及秦、汉以前故书,……弥见大方。”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卷上注引周济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:“毛嫱、西施,天下美妇人也,严妆佳,淡妆亦佳;粗服乱头,不掩国色。飞卿(温庭筠),严妆也;端己(韦庄),淡妆也;后主(李煜)则粗服乱头矣。”


见“粗服乱头”。冰心《我的学生》:“自己是~,孩子们也啼哭喧闹。”


【词语乱头粗服】  成语:乱头粗服汉语词典:乱头粗服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专

    《易.系辞上》:“其静也专,其动也直。”韩康伯注:“专,专一也。”后以“静专”谓贞静专一。唐元稹《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》:“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……静专勤直,志行修明。”【词语静专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范丹守

    源见“甑尘釜鱼”。谓像范丹那样,安于贫困而清节自守。清陈梦雷《赠臬宪于公》诗:“谁识范丹守,犹甘原宪贫。”

  • 邹子说九瀛

    《史记.孟子列传》附《邹衍传》:“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……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,《终始》、《大圣》之篇十余万言。……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,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。中国名曰赤县神州。赤县神州内自有

  • 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

    见〔若要不知,除非莫为〕。其他 要想不让别人知道,除非自己不做不说。比喻只要作了坏事,终究是要暴露的。语本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《三侠五义》71回:“俗言

  • 大小乔

    同“二乔”。宋辛弃疾《菩萨蛮.赠周国辅侍人》词:“醉里客魂消,春风大小乔。”亦用以喻花。宋吴文英《浣溪沙.琴川慧日寺腊梅》词:“蝶粉蜂黄大小乔,中庭寒尽雪微销。一般清瘦各无聊。”

  • 无丁字

    源见“目不识丁”。谓不识一个字。亦用为谦辞。宋杨万里《初秋戏作山居杂兴》诗之三:“莫羞空腹无丁字,且免秋阳晒杀人。”【词语无丁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无丁字

  • 蹈东海

    同“蹈海之节”。宋王安石《贾生》诗:“应须蹈东海,不但涕沾衣。”

  • 竹林会

    同“竹林游”。唐李峤《饯骆》诗之二:“人追竹林会,酒献菊花秋。”唐储光羲《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》:“超超青云器,婉婉竹林会。”

  • 解风瓢

    源见“许由瓢”。表示隐者的傲世。元周权《接竹引泉》诗:“未能学许由,厌喧解风瓢。”【词语解风瓢】   汉语大词典:解风瓢

  •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

    铄( ㄕㄨㄛˋ shuò ):熔化。积毁:积累起来的毁谤。销:销熔。 众口一词,可以使金属熔化;纷纷而来的毁谤,可以使白骨销熔。 表示纷纭的舆论,恶意的中伤,足以淆乱视听,致人于死地。语出《史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