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修月斧

修月斧

源见“玉斧修月”。指神话传说中用以修理月亮的仙斧、神斧。元 萨都剌《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以诗赠别》:“桂殿且留修月斧,银河未许度星轺。”


【典源】 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一:“太和中,郑仁本表弟,不记姓名,尝与一王秀才游嵩山,……将暮,不知所之。徙倚间,忽觉丛中鼾睡声,披蓁 (zhen) 窥之,见一人布衣甚洁白,枕一袱物,方眠熟。即呼之,曰:‘某偶入此径,迷路,君知向官道否?’其人举道略视,不应,复寝。又再三呼之,及起坐,顾曰:‘来此!’二人因就之,且问其所自。其人笑曰:‘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?月势如丸,其影,日烁其凸处也。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,予即一数。’因开袱,有斤凿数事,玉屑饭两裹,授与二人,曰:‘分食此,虽不足长生,可一生无疾耳!’乃起,与二人指一支径:‘但由此,自合官道矣!’言已不见。”

【今译】 太和年间,有两人游嵩山,天色将晚,迷失路径。正在徘徊之时,忽然听到树丛中有人鼾睡声,分开丛树一看,见一人穿着洁白的布衣,头枕一个包袱,正在熟睡。两人将他唤醒,问他知不知道大路怎么走。这人看了看,不回答又睡了。两人又再三唤他,这人才起来对他们说:“你们知道月是七宝合成的吗?月亮像个圆球,它的影子就是太阳晒化的凸出部。经常有八万二千户修理它,我就是其中之一。”于是打开包袱,里面有斧凿,还有两包玉屑饭,这人将饭给二人吃,说吃了可一生不得病。然后起身为二人指路,说完即不见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美诗文技艺高超绝妙; 也用以咏月。

【典形】 宝斧、桂斧、琼斧、修月、修月斧、修月户、修月手、玉斧、月斧、月斧云斤、月天斤、云斤月斧、执斧修月轮、天匠麾月斧、玉斧修圆、玉斧修月、七宝修合、七宝钜斧、修月仙、玉斧功、宝月斧难修。

【示例】

〔宝斧〕 明·唐寅《观鳌山》之二:“金吾不禁夜三更,宝斧修成月倍明。”

〔桂斧〕清·王夫之《沁园春》:“桂斧谁修,玉砂难碾,琢就玲珑七宝装。”

〔琼斧〕 宋·张枢《壶中天·月夕登绘幅堂》:“应是琼斧修成,铅霜捣就,舞霓裳曲遍。”

〔修月〕 元·赵显宏《满庭芳·樵》:“腰间斧柯,观棋曾朽,修月曾磨。”

〔修月斧〕 元·萨都拉《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》:“桂殿且留修月斧,银河未许度星轺。”

〔修月手〕 金·雷渊《次裕之韵》:“文字喜逢修月手,津梁愧乏济川材。”

〔玉斧〕 宋·王安石《题扇》:“玉斧修成宝月团,月边仍有女乘鸾。”

〔月斧〕 宋·苏轼《轼在颍州》:“坐思吴越不可到,借君月斧修朣胧。”

〔月斧云斤〕 宋·苏轼《王文玉挽词》:“才名谁似广文寒,月斧云斤琢肺肝。”

〔月天斤〕 明·袁宏道《经太华》:“琢以月天斤,洗以银浦澜。”

〔云斤月斧〕 清·丘逢甲《次韵仙官七言古诗》:“古皇手造今山川,云斤月斧劳诸仙。”

〔执斧修月轮〕 宋·黄庭坚《再作答徐天隐》:“执斧修月轮,炼石补天陬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革奉挚

    《后汉书.江革传》:“江革字次翁,齐国 临淄人也。少失父,独与母居……建武末年,与母归乡里。每至岁时,县当案比,革以母老,不欲摇动,自在辕中侍车,不用牛马,由是乡里称之曰‘江巨孝’。”后以“江革奉挚”

  • 风玉

    唐.杜牧《斫竹》诗:“霜根渐随斧,风玉自敲秋。”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占风铎》载:唐代岐王府中竹林内悬挂许多玉片,夜间风来,玉片丁冬相撞,号为占风铎(音duó),又名风玉。竹虽重,但仍可作风玉敲秋

  • 麦秀两歧

    源见“两歧歌”。指丰收之兆,多用以称颂吏治卓著。《宋史.五行志二下》:“乾兴元年五月,南剑州麦一本五穗,绵州麦秀两歧。”主谓 一株麦子长出两穗。《艺文类聚》卷19引《东观汉记》:“张湛为渔阳太守,开田

  • 良弓无改

    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谓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书事》:“其有开国承家,世禄不坠,积仁累德,良弓无改……略书于传可也。”主谓 擅制弓箭的弓匠的儿子,不会改事他业。比喻后代继承先辈的事业和

  • 举鼎绝脰

    同“举鼎绝膑”。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如何?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,莫敢辞乎?举鼎绝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见“举鼎绝膑”。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

  • 题桥志

    同“题柱志”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辣浪相如,薄情卓氏,因循堕了题桥志。”【词语题桥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题桥志

  • 飞奴投书

    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《传书鸽》:“张九龄少年时,家养群鸽,每与亲知书信往来,只以书系鸽足上,依所教之处,飞往投之。九龄目之为‘飞奴’。时人无不爱讶。”这里所说的“飞奴”,与现在训练的信鸽相似

  • 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

    清风慢慢吹拂,江面水波平静。 形容水上风平浪静的情景。语出宋.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”清.李渔《十二楼.合影楼》:“时当中夏,暑气困人

  • 知德者鲜

    鲜( ㄒㄧㄢˇ xiǎn ):少。 懂得德性的人不多。 后多用以慨叹通人之少见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由,知德者鲜矣。’”汉.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唯子颇识旧典,又徒驰骋乎末流,温故知新已

  • 名显天下

    见“名满天下”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孙膑以此~,世传其兵法。”【词语名显天下】  成语:名显天下汉语大词典:名显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