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麈尾清谈”。敬称高明的教诲。宋陆游《答薛参议启》:“某久疏麈尾之诲,喜闻鹢首之来。”【词语麈尾之诲】 成语:麈尾之诲汉语大词典:麈尾之诲
又作“唾掌”。把唾液吐在手掌上。比喻极易办到。《魏书.路思令传》:“有汤武之贤,犹须伊望之佐;尧舜之圣,尚有稷契之辅。得其人也,六合唾掌可清;失其人也,三河方为战地。”《新唐书.褚遂良传》:“讨其逆,
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比喻追求凡俗的权势利禄。清高其倬《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望都城值大风有感呈敏思》诗:“攀龙附凤有时辈,餐腥啄腐非吾侪。”并列 比喻追逐功名利禄。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鹓
托:托付。六尺之孤:指未成年而即位的年幼君主。六尺,形容个子不高,古代尺短,六尺约合今日一百三十八公分。孤,指死去父亲的小孩。寄:寄托,委托。百里:古时指一个诸侯国。 把幼小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脉付托给
子产:名公孙侨。春秋时郑国政治家。有辞:有口才,会说话的意思。 春秋时,郑国夹在晋、楚两大国之间,处境艰难。由于子产能言善辩,利用外交手段应付大国,因而郑国赖以保全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叔
源见“獬豸冠”。指传说中尧时掌管刑狱的皋繇断狱,令神羊用角触有罪者。表示能明辨曲直邪正。唐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苟非秦镜照胆,尧羊触邪,时君听之,安可不惑?”
同“蚁动牛斗”。清陈维崧《沁园春.病中云臣馈我药赀赋此志谢》词:“鼠斗庭前,蚁喧床下,败壁徒悬犊鼻裈。”
《诗.小雅.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业。”朱熹集注:“桑梓,二木,古者五亩之宅,树之墙下,以遗子孙,给蚕食,具器用者也。”后以“桑梓”代指故乡。因以“恭敬桑梓”作为敬重故里,尊重热爱乡亲父老的典故。
同“掩耳盗铃”。南朝 梁任昉《劝进今上笺》:“惑甚盗钟,功疑不赏,皇天后土,不胜其酷。”【词语盗钟】 汉语大词典:盗钟
同“悬梁刺股”。元武汉臣《生金阁》一折:“想刺股悬头去读书,则我这当也波初。”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.会讲》:“谆谆教子读诗书,刺股悬头曾努力。”见“悬头刺股”。【词语刺股悬头】 成语:刺股悬头汉语大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