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斩后奏

先斩后奏

初称“先行后闻”。原专指封疆大吏先将要犯处死,再上报皇帝。后世也泛指处理事务,事先不请示,处理之后再报告上级。《后汉书·酷吏列传》序称,西汉王朝建立之初,由于承战国大乱之后,民多豪猾,有的甚至称雄郡邑,为所欲为,再加上一郡一邑地土辽阔,人民众多,事情复杂,因而各地官长根据当时形势以武力翦灭那些作奸犯科之人,行动完毕,再报告上级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77第2487页《酷吏列传》:“汉承战国余烈,多豪猾之民。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,桀健者则雄张闾里,且宰守旷远,户口殷大。故临民之职,专事威断,族灭奸轨,先行后闻。肆情刚烈,成其不桡之威。违众用己,表其难测之智。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随处审囚刷卷,体察滥官污吏,容老夫先斩后奏。”


并列 封建时代臣子先将犯人处死,再把情况上奏皇帝。现多比喻自行把问题处理了,再向上级报告。语本《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,为错所卖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先斩而后奏。”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谢圣思可怜,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,随处审囚刷卷,体察滥官污吏,容老夫~。”△多用于处理方法方面。↔承风希旨。也作“先行后闻”、“先斩后闻”。


解释本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,然后向上奏闻。现多用来比喻先采取行动,然后再上报。

出处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嘉谓长史曰:‘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,为错所卖。’”

申屠嘉是西汉初年的人,最早以弓弩手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,后来因为军功屡次升迁,到汉文帝时担任了丞相。

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后,汉文帝驾崩,汉景帝即位。第二年晁错担任内史(官名,主要职责是治理京师),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大受重用。在晁错的提议下,皇帝改变了许多项法令,同时晁错还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。这时,申屠嘉讲的话得不到采纳,十分痛恨晁错。

晁错担任内史治理京城,经常出入东门,不大方便,就另外开了一扇门,从南面出入。但是,从南面出入,正好要经过“太上皇庙”内墙之外、外墙之内的空地。申屠嘉知道这件事后,准备奏请杀掉晁错。有人告诉了晁错,晁错非常害怕,就在深夜入宫进见皇帝,主动向皇帝承认了错误。第二天上朝,申屠嘉按计划奏请杀掉晁错。皇上说:“晁错凿穿的不是真正的庙墙,而是内墙之外的外墙。过去散官们都可以住在这个地方,何况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,所以晁错没有罪过。”退朝后,申屠嘉对丞相府的长史(官名)说:“我后悔自己没有先杀掉晁错然后再上奏,现在自己反倒被晁错算计。”申屠嘉气愤不已,回到家后便吐血死了。

近义先行后闻

例句

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时,一定要及时上报,千万不能先斩后奏。


【词语先斩后奏】  成语:先斩后奏汉语词典:先斩后奏

猜你喜欢

  • 峄阳桐

    同“峄阳孤桐”。唐李商隐《今月二日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》:“含霜太山竹,拂雾峄阳桐。”【词语峄阳桐】   汉语大词典:峄阳桐

  • 庾郎食韭

    参见:庾郎贫

  • 青藜灯

    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指夜读照明的灯烛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赏春话别》:“夜剔青藜灯,昼拭乌皮几。”【词语青藜灯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藜灯

  • 白首如新

    同“白头如新”。宋 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白首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言以身托人,必择所安。孟德视仆,岂惜此尺寸之土哉,特以公非所托故也。”见“白头如新”。【词语白首如新】  成语:白首如

  • 烹犬藏弓

    同“烹狗藏弓”。《南齐书.垣崇祖张敬儿传赞》:“敬儿莅雍,深心防楚,岂不劬劳,实兴师旅,烹犬藏弓,同归异绪。”见“烹狗藏弓”。《南齐书·垣崇祖张敬儿传赞》:“敬儿莅雍,深心防楚,岂不劬劳,实兴师旅,~

  • 卫人鹤

    同“卫鹤”。唐白居易《观稼》诗:“饱食无所劳,何殊卫人鹤!”【词语卫人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卫人鹤

  • 标枝野鹿

    《庄子.天地》: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”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。后因以“标枝野鹿”指太古时代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射策》:“草

  • 捋虎

    同“捋虎须”。宋苏轼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:“骑鲸遁沧海,捋虎得绨袍。”【词语捋虎】   汉语大词典:捋虎

  • 散萤

    《隋书.炀帝纪》:“大业十二年……五月壬午,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,得数斛,夜出游山,放之,光遍岩谷。”隋炀帝生活奢靡腐败,屡有荒唐之举,大业十二年夏五月,在东都洛阳景华宫时,向民间征集萤火虫数斛。夜间出

  • 棣萼

    同“棠棣”。《晋书.孝友传序》:“夫天伦之重,共气分形,心睽则叶顇荆枝,性合则华承棣萼。”【词语棣萼】   汉语大词典:棣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