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先斩后奏

先斩后奏

初称“先行后闻”。原专指封疆大吏先将要犯处死,再上报皇帝。后世也泛指处理事务,事先不请示,处理之后再报告上级。《后汉书·酷吏列传》序称,西汉王朝建立之初,由于承战国大乱之后,民多豪猾,有的甚至称雄郡邑,为所欲为,再加上一郡一邑地土辽阔,人民众多,事情复杂,因而各地官长根据当时形势以武力翦灭那些作奸犯科之人,行动完毕,再报告上级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77第2487页《酷吏列传》:“汉承战国余烈,多豪猾之民。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,桀健者则雄张闾里,且宰守旷远,户口殷大。故临民之职,专事威断,族灭奸轨,先行后闻。肆情刚烈,成其不桡之威。违众用己,表其难测之智。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随处审囚刷卷,体察滥官污吏,容老夫先斩后奏。”


并列 封建时代臣子先将犯人处死,再把情况上奏皇帝。现多比喻自行把问题处理了,再向上级报告。语本《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,为错所卖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先斩而后奏。”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谢圣思可怜,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,随处审囚刷卷,体察滥官污吏,容老夫~。”△多用于处理方法方面。↔承风希旨。也作“先行后闻”、“先斩后闻”。


解释本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,然后向上奏闻。现多用来比喻先采取行动,然后再上报。

出处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嘉谓长史曰:‘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,为错所卖。’”

申屠嘉是西汉初年的人,最早以弓弩手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,后来因为军功屡次升迁,到汉文帝时担任了丞相。

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后,汉文帝驾崩,汉景帝即位。第二年晁错担任内史(官名,主要职责是治理京师),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大受重用。在晁错的提议下,皇帝改变了许多项法令,同时晁错还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。这时,申屠嘉讲的话得不到采纳,十分痛恨晁错。

晁错担任内史治理京城,经常出入东门,不大方便,就另外开了一扇门,从南面出入。但是,从南面出入,正好要经过“太上皇庙”内墙之外、外墙之内的空地。申屠嘉知道这件事后,准备奏请杀掉晁错。有人告诉了晁错,晁错非常害怕,就在深夜入宫进见皇帝,主动向皇帝承认了错误。第二天上朝,申屠嘉按计划奏请杀掉晁错。皇上说:“晁错凿穿的不是真正的庙墙,而是内墙之外的外墙。过去散官们都可以住在这个地方,何况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,所以晁错没有罪过。”退朝后,申屠嘉对丞相府的长史(官名)说:“我后悔自己没有先杀掉晁错然后再上奏,现在自己反倒被晁错算计。”申屠嘉气愤不已,回到家后便吐血死了。

近义先行后闻

例句

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时,一定要及时上报,千万不能先斩后奏。


【词语先斩后奏】  成语:先斩后奏汉语词典:先斩后奏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虎傅翅

    《韩非子.难势》:“故《周书》曰:‘毋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之。’”按,《周书》语见《逸周书.寤做解》。《三国志.魏书.张既传》:“既曰:‘唯(曲)光等造反,郡人未必悉同。若便以军临之,吏民羌胡

  • 金马碧鸡

   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。汉宣帝时,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、碧鸡这种神灵宝物,可以到那里去祈祷祭祀求得。于是宣帝派谏大夫王褒为使者,手持符节到益州(在今四川省)去祈祷谋求,但王褒在途中病死,金马碧鸡也没有求到。今

  • 三百

    同“三百篇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明诗》:“三百之蔽,义归无邪。”清姚鼐《〈敦拙堂诗集〉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义者,莫如杜子美。”【词语三百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百

  • 大槐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指虚幻的梦境。喻人生如梦,富贵无常。宋黄庭坚《题太和南塔寺壁》诗:“万事尽还杯酒里,百年俱在大槐中。”

  • 湘篁染泪

    同“湘妃怨”。唐李商隐《离思》诗:“朔雁传书绝,湘篁染泪多。”

  • 鸣钟列鼎

    源见“钟鸣鼎食”。形容贵族高官生活的豪侈。唐王绩《与陈叔达重借〈隋纪〉书》:“丰屋华榱,顾蓬蒿而徙眷;鸣钟列鼎,想藜藿而移交。”并列 鼎,盛物食器。吃饭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。形容显贵高官生活的

  • 龙珠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指珍贵的宝珠。明吴承恩《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》:“七略九流,照龙珠于学海;五车三箧,鸣凤管于词林。”【词语龙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龙珠

  • 左家娇女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二晋.左思《娇女诗》:“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晰,小字为纨素,口齿自清历。鬓发覆广额,双耳似连璧。”晋朝文学家左思在《娇女诗》中怀着深厚的父爱,写了两个小女儿的天真可爱的形象。诗歌首句以“

  • 衾影无愧

    见“衾影无惭”。【词语衾影无愧】  成语:衾影无愧汉语大词典:衾影无愧

  • 春鹃啼血

    源见“望帝啼鹃”。指杜鹃鸟哀啼,用以渲染离别愁情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笺合》:“想到自家根节,秋至也,兀自个春鹃啼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