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.左圭《百川学海》:“徽宗时试画《踏花归去马蹄香》,有一名画,但扫数蝴蝶,飞逐马蹄而已,便表得马蹄香出也。”原为画名,后用以借喻画图构思巧妙。
源见“绨袍惠”。借指济人困厄。宋陆游《雨欲作步至浦口》诗:“宋清捐善药,须贾遗绨袍。”
《史记.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为从约长,并相六国。北报赵王,乃行过雒阳,车骑辎重,诸侯各发使送之甚重,擬于王者。”还家,“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,俯伏侍取食。苏秦笑谓其嫂曰:‘何前倨而后恭也?’嫂委蛇蒲服,
源见“洛神”。美人轻盈的步履。宋周邦彦《瑞鹤仙.高平》词:“凌波步弱,过短亭,何用素约?”
同“侏儒粟”。宋黄庭坚《秘阁观苏子美题壁》诗:“不甘老天禄,试欲叫未央。小臣胆如斗,侏儒俸一囊。”
同“渡虎”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灵应寺》:“牧民之官,浮虎慕其清尘;执法之吏,埋轮谢其梗直。”【词语浮虎】 汉语大词典:浮虎
参见“褒姒惑周”。
唐韩愈《秋怀诗》之九:“忧愁费晷景,日月如跳丸。”后因以“双丸”喻指日月。宋何梦桂《洞仙歌.答何君元寿词》词:“笑双丸乌兔,两鬓霜蓬。”元朱德润《题陈直卿一碧万顷》诗:“日月双丸吐,江山万古愁。”明无
见“取长补短”。[例]只有有自知之明的人,才能~。
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指人知道满足,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;能够知道适可而止,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。后因以“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”为知足不受辱,知度不遭险之典故。宋.苏轼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