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入幕之宾

入幕之宾

幕:帷幕。能进入帷幕内的客人,比喻亲信人物,后幕僚称为幕宾。郗超(336-377年),高平金乡(今属山东)人,字景兴,一字嘉宾。为桓温参军,深见信任。时桓温权势煊赫,气焰熏天。渐有代晋自立之心,常言:“男儿不能流芳百世,也要遗臭万年。”晋孝武帝宁康元年(373年)二月,桓温由地方回到朝中,朝廷派吏部尚书谢安,侍中王坦之在新亭迎接他。京城中盛传桓温将加害二人。王坦之非常害怕,汗流沾衣,以至手笏都拿倒了。谢安却非常从容,对桓温说:“我听说诸侯有道,应在四邻守卫,为何还在墙后安置人呢?”恰在此时,风吹帐起,露出了正在窃听的郗超。谢安不无讥讽地笑着说:“郗超可算得上入幕之宾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67《郗超传》1803页:“温怀不轨,欲立霸王之基,超为之谋。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,温令超帐中卧听之,风动帐开,安笑曰:‘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12:“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,遂为入幕之宾。”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16回:“承他屈尊优待,殷勤款洽,莫非要弟为其入幕之宾否?”


偏正 幕,帐幕。宾,客人。泛指幕僚或亲近的人。语出《晋书·郗超传》:“谢安与王坦之尝诣(桓)温论事,温令超帐中卧听之,风动帐开,安笑曰:‘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!’”《醒世恒言》卷12:“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,遂为~。”△用于描写心腹亲信。


【词语入幕之宾】  成语:入幕之宾汉语词典:入幕之宾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鹗表

    源见“荐鹗”。指进呈推荐贤才的表章。宋苏轼《浣溪沙》词之六:“荐士已闻飞鹗表,报恩应不用蛇珠。”

  • 伯有为厉

    同“伯有被甲”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诸儒学案中五》:“若魄虽降,而游魂不散,则为变矣。变则滞而不化,出为妖怪,如伯有为厉是也。”

  • 换鹅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谓写经换鹅。美称人书法高妙。宋陈与义《送张迪功赴南京掾》诗之二:“看客休题凤,将书莫换鹅。”【词语换鹅】   汉语大词典:换鹅

  • 白龙微服

    同“白龙鱼服”。清黄遵宪《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》之二:“秋草木兰驰道静,白龙微服记为鱼。”见“白龙鱼服”。清·黄遵宪《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》:“秋草木兰驰道静,~记为鱼。”【词语白龙微服】  成语

  • 铺锦列绣

    铺:铺展。列:排。锦、绣:精美华贵的丝织品。比喻文章充满了华丽的词藻。颜延之(484-556年)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少时家贫,无所不览,文章冠绝当世。为人豪侠,不拘小节。南梁时任太子舍人。当时

  • 屈轶指佞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四:“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,佞人入朝,则屈而指之,一名指佞草。”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,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,生长在宫庭前,倘佞人入朝,便弯曲而指向他,故又叫指佞草。后因以“屈轶指佞”用为识

  • 鞮译象寄

    源见“象寄译鞮”。借指四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。明唐顺之《重修宜兴县学记》:“其业之精也,则自虞、夏、商、周之典章,鞮译象寄之语言,至于射御摽缦杂服之技,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,能贯而通之。”【词语鞮译

  • 东床腹

    同“东床坦腹”。唐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》:“既倾南国貌,遂坦东床腹。”【词语东床腹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床腹

  • 化碧三年

    源见“苌弘化碧”。谓忠心矢志长存。清 丘逢甲《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》诗之一:“化碧三年血有痕,当年哀感满乾坤。”

  • 读书萤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指照明读书的萤火虫。唐杜甫《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》诗:“穷巷悄然车马绝,案头干死读书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