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利用厚生

利用厚生

《书.大禹谟》:“正德、利用、厚生,惟和。”孔传:“正德以率下,利用以阜财,厚生以养民,三者和,所谓善政。”后因以“利用厚生”称物有所用,民有所养。唐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齐景公之利用厚生,有马盈于千驷。”


并列 有利于事物发挥作用,有益于民生。语本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正德,利用,厚生惟和。”郭沫若《学术工作展望》:“科学的基本要求是~,为人民服务。”△褒义。 用于描写发挥事物作用。↔劳民伤财


【词语利用厚生】  成语:利用厚生汉语词典:利用厚生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皓

    同“商山四皓”。唐王建《题寿安南馆》诗:“不缘尘驾触,堪作商皓宅。”【词语商皓】   汉语大词典:商皓

  • 风景这边独好

    这里的风景特别美好。 既用以赞美自然风光,也用以歌颂大好形势。语出毛泽东《清平乐.会昌》:“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。”叶辉《商潮撼动“官本位”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2

  • 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

    垂堂:挨近屋檐处。 富家子弟,坐时不挨近屋檐。 表示有钱的人把身体看得很贵重。语出《史记.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;百金之子,不骑衡。”唐.苏颋《谏銮驾亲征吐蕃第二表》:“千金之子

  • 网目不疏

    比喻法令细密。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刘公干以失敬罹罪,文帝问曰:‘卿何以不谨于文宪?’桢答曰:‘臣诚庸短,亦由陛下网目不疏。’”【词语网目不疏】  成语:网目不疏汉语大词典:网目不疏

  • 温席扇枕

    《东观汉记.黄香传》:“黄香,字文彊,江夏 安路人也。父况,举孝廉,为郡五官掾,贫无奴仆,香躬执勤苦,尽心供养。冬无被裤,而亲极滋味,暑即扇床枕,寒即以身温席。”后以“温席扇枕”形容子女至孝,侍奉父母

  • 不知何许人也

    何许:何处。 不知道是哪里人。 常用以称述来历不明的人。语出《文选.张衡〈思玄赋〉》“尉庞眉而郎潜兮”李善注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颜驷不知何许人,汉文帝时为郎。”晋.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

  • 赵孟疵面

    晋.王隐《晋书》:“赵孟字长舒,入补尚书都令史,善于清谈,有国士之风。其面有疵黯。诸事不诀,皆言‘当问疵面’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五引)晋时,尚书都令史赵孟面有疵点,时人号以‘疵面,,有事皆愿向

  • 谢安舟楫

    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谢太傅盘桓东山时,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。风起浪涌,孙、王诸人色并遽,便唱使还。太傅神情方王,吟啸不言。舟人以公貌闲意说,犹去不止。既风转急,浪猛,诸人皆谊动不坐。公徐云:‘如此,将

  • 纸贵

    同“洛阳纸贵”。《北齐书.邢卲传》:“自孝明之后,文雅大盛,卲雕虫之美,独步当时,每一文出,京师为之纸贵,读诵俄遍远近。”【词语纸贵】   汉语大词典:纸贵

  • 王祐三槐

    王旦之父王祐在庭前手植三棵槐树,以示后世必有为三公者。比喻对子孙的厚望和信赖。王旦(957-1017年)字子明,大名莘县(在今山东境)人,宋太宗太平兴国进士。其父王祐为尚书兵部侍郎,在汉、周之际以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