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流合污

同流合污

原作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”。原意指言行与流俗常人相同,后用来称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。孟子在批评那些好好先生时说,这种人降低自己身分,说话、办事都和流俗常人没有什么两样,在黑暗的社会里仿佛过得很舒心,平常与人相处也貌似忠厚老实,做起事来也廉洁方正。大家都喜欢他,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正确,但是与尧舜之道却是格格不入的,所以说是损害道德的大害虫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尽心》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,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朱熹《答胡季随书》:“说是讲学,不如同流合污,着衣吃饭,无所用心之省事也。”


并列 流,流俗。污,指混浊的世道。原指随俗浮沉,后多指与坏人一起做坏事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同乎流俗,合乎浊世。”曹靖华《飞花集》:“当然,世上所谓洁身自好,在这种情况下,不~,是一个人的风骨,是好的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自甘堕落的人。→沆瀣一气 ↔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


解释本指随俗浮沉。后用来表示随同坏人,为非作歹。

出处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非之无举也,刺之无刺也;同乎流俗;合乎污世;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;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;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”

孟子的弟子万章问孟子:“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曾经说过,自己的学生志向远大但做事粗略。孔子为什么思念他这些狂放的学生呢?”孟子说:“孔子说,得不到有中正大道之人来传授,就只能结识狂放之人和洁身自好之人,因为狂放的人勇于进取,洁身自好之人有所不为。孔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。”万章又问:“孔子所说的伪善欺世、戕害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?”孟子说:“那种八面玲珑、四方讨好的人就是伪善欺世的人。”

万章又问:“全乡的人都说某人是个老好人,他也处处表现为一个老好人,孔子却把他看成戕害道德的人,为什么呢?”孟子说:“这种人,要批评他又举不出什么大错误,要指责他又没有可以挑剔的。他和浅薄的世俗同流,和污浊的尘世迎合,为人好像忠诚老实,行为好像廉正清洁,大家喜欢他,他也自以为是。但实际上,他完全违背了尧舜之道,所以说他是戕害道德的人。”

近义沆瀣一气

反义洁身自好

例句

对于落后的青少年如不加强思想教育,他们就可能同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。


【词语同流合污】  成语:同流合污汉语词典:同流合污

猜你喜欢

  • 遗危

    源见“遗安”。谓给子孙以利禄,其结果是给他们危厄。元张翥《古促促辞》:“又如庞公携家隐鹿门,遗安遗危俱不论。贵而衣貂,不如贫而缊枲;离而食肉,不如聚而饮水。”【词语遗危】   汉语大词典:遗危

  • 严陵滩上客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借指高人隐者。唐戴叔伦《闲思》诗:“何似严陵滩上客,一竿长钓伴鸥闲。”

  • 著翅人

    北周韩果矫健勇猛,曾大破稽胡(少数民族),稽胡害怕他,称之为著翅人。见《北史.韩果传》。【词语著翅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著翅人

  • 物相杂,故曰文

    物:原指阴阳二物。后也泛指各种物象。 不同物象交相错杂,所以称作文采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爻有等,故曰物;物相杂,故曰文。”明.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一:“‘物相杂,故曰文’,文须五色错综,乃成华采

  • 凫影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人或地方官行踪。唐杜甫《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》:“太史候凫影,王乔随鹤翎。”

  • 病急乱投医

   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善否即求诊治。亦以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。《红楼梦》第五七回:“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些?’紫鹃道:‘好些了。’宝玉笑道:‘阿弥陀佛!宁可好了罢!’紫鹃笑道:‘你也念起佛来,真是新闻!’宝玉笑

  • 星陨亮卒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亮疾病,卒于军,时年五十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晋阳秋》曰:“有星赤而芒角,自东北西南流,投于亮营,三投再还,往大还小,俄而亮卒。”古常以天上星宿象征人世间杰出的人物。诸葛亮率

  • 穿杨百步

    同“百步穿杨”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能武的穿杨百步,用不着时,几杆箭,煮不熟饭锅。”

  • 伟丈夫

    形容身躯高大的人。《宋汉.范祖禹传》:“祖禹字淳甫,一字梦得。其生也,母梦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,曰‘吾汉将军邓禹。’既寤,犹见之,遂以为名。”【词语伟丈夫】   汉语大词典:伟丈夫

  • 淮橘为枳

    同“橘化为枳”。严复《原强》:“此中大半,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,而自吾人行之,则淮橘为枳,若存若亡,不能收其实效者,则又何也?”主谓 比喻事物由于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性质。语本《周礼·考工记序》:“橘逾淮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