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呆若木鸡

呆若木鸡

庄子.达生》:“纪渻(shěng)子为王养斗鸡。十日而问:‘鸡已乎?’曰:‘未也,方虚憍而恃气。’十日又问,曰:‘未也,犹应向景。’十日又问,曰:‘未也,犹疾视而盛气。’十日又问,曰:‘几矣,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’”

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,后来养得形似木鸡,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、神识安逸,才算训练有素,养到家。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。后常以“呆若木鸡”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,则全用为贬义。

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黑兽》:“猕戴石而伏,悚若木鸡,惟恐堕落。”


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。语本《庄子·达生》记载,纪渻(shěng)子替齐王驯养斗鸡,四十天才完成,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,却没有任何反应,“望之似木鸡矣”。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大堂上死一般寂静,文武们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神态方面。→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↔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。也作“蠢若木鸡”、“呆如木鸡”、“呆似木鸡”。


解释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。

出处庄子·达生》:“纪(shěnɡ)子为王养斗鸡。……又问,曰:‘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’”

西周时,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。过了十天,周宣王问:“鸡驯好了吗?”纪渻子回答说:“不行,正虚浮骄矜、自恃意气呢。”过了十天,周宣王再问,回答说:“不行,还是听见响声就叫,看见影子就跳。”再过了十天,周宣王又问,回答说:“还是那么迅速地回头看,意气还是显得强盛。”又过了十天,周宣王又问,回答说:“差不多了。别的鸡即使打鸣,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,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,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,因为它精神凝滞,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,见到它只会掉头逃跑。”

这个故事出自《庄子·达生》,《达生》就是通达生命的真义,这一篇的主旨重在说养神,强调人的精神作用。

反义聪明伶俐

例句

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,都吃惊得呆若木鸡。


【词语呆若木鸡】  成语:呆若木鸡汉语词典:呆若木鸡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中为市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

    日中:太阳正中。指中午时间。市:集市。 规定中午为集市时间,互相交换贸易,然后回去,各人都获得了所需要的物品。 记录古代商业社会的情景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

  • 三咽李螬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匡章曰:‘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?居于陵,三日不食,耳无闻,目无见也。井山有李,螬食实者过半矣,匍匐往,将食之;三咽,然后耳有闻,目有见。”匡章对孟子称美于陵陈仲子,说他生活不依赖于

  • 泛柏舟

    源见“柏舟”。谓坚守妇节。宋杨万里《四十九祖母朱氏挽词》:“眼底生刍奠,身前泛柏舟。”

  • 陆居非屋舟非船

    源见“张融船”。形容住所简陋。清毛奇龄《讷斋诗题史四廷柏南园新居》:“南山敝庐空自怜,陆居非屋舟非船。”

  • 强凫变鹤

    源见“断鹤续凫”。比喻办事违反规律,主观荒唐。清李渔《闲情偶记.词曲下》:“予所谓多,谓不可删逸之多,非唱沙作米、强凫变鹤之多也。”【词语强凫变鹤】  成语:强凫变鹤汉语大词典:强凫变鹤

  • 然腹

    同“燃脐”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然腹为灯,饮头为器。”一本作“燃腹”。【词语然腹】   汉语大词典:然腹

  • 兰芷之室

    汉.戴德《大戴礼记.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兰、芷:两种香草。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,就象进入了充满清香的房子,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因以“兰芷之室”比喻良好的

  • 寻戈

    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“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,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,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”后因以“寻戈”谓动武。北魏 杨衔之《洛阳伽蓝记.永宁寺》:“弃亲助贼,兄弟寻戈。”【词语寻戈】   

  • 汉宫仙掌

    源见“金铜仙人”。指金仙捧托承露盘的手掌。借以咏水仙花。宋周密《绣鸾凤花犯.赋水仙》词:“谩记得,汉宫仙掌,亭亭明月底。”

  • 一以贯之

    原指孔子用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之中。 后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《汉书.王莽传上》:“而公包其始终,一以贯之,可谓备矣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一二引晋薛莹《汉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