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因势利导

因势利导

顺着事物的趋势而引导推动之。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

偏正 因,顺着;利导,引导。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,恰当地加以引号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怯,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刘心武《钟鼓楼》:“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是应当抓住儿童们的这个特点,~,编出内容优美生动而又琅琅上口的歌谣。”△褒义。用于一般工作方法、领导艺术或教育工作方面。→顺水推舟 因风吹火 引船就岸 ↔逆水行舟。也作“因势利道”。


解释利导:引导。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。

出处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彼三晋之兵,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怯。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
孙膑是孙武的后代,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。孙膑早年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,庞涓后来到魏国做官,他知道自己才能比不上孙膑,非常担心,就设计骗来孙膑,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。孙膑想办法逃到了齐国,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齐威王以及大臣田忌等人的尊敬和信任,担任了齐国的军师。

梁惠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343年),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,韩国向齐国求救。齐国以田忌为将,带兵直攻魏国首都大梁。庞涓听到这一消息,马上带兵离开韩国,准备半路堵截齐军,不料齐军已经越过魏境,直奔大梁。孙膑对田忌说:“魏国的军队一向勇猛强悍而轻视齐军,齐军以胆怯出名。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利用这样的形势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。兵书上讲,出兵百里而去追逐利益的,前锋主将一定会受挫;急行军五十里而去争利的,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。”于是下令让齐军进入魏国后造十万人的锅灶,第二天造五万人的锅灶,第三天造三万人的锅灶。庞涓行军三天,每天察看齐军的锅灶情况,非常高兴,说:“我就知道齐军胆小,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,士卒就已经逃亡过半了。”于是丢下步兵,带领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。

孙膑估计,按庞涓的速度应该晚上到达马陵。马陵道路狭窄,而路旁多险阻,可以埋伏兵力。孙膑于是命人削掉路边一棵大树的树皮,露出白色,在上面写道:“庞涓死于这树下。”然后命令一万名齐军神箭手沿路埋伏,并约定:“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。”庞涓果然晚上来到了大树下,看到树皮发白,上面有字,就让人取火来看。字还没有看完,齐军万箭齐发,魏军大乱。庞涓自知兵败无救,只好拔剑自杀,齐军于是乘胜追击,彻底打败了魏军,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。


【词语因势利导】  成语:因势利导汉语词典:因势利导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仁华鬓

    同“安仁愁鬓”。宋赵长卿《满庭芳.元日》词:“念我功名冷落,又重是、一岁还新。惊心事,安仁华鬓,年少已逡巡。”

  •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

    《论语.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。’”宋.朱熹集注:“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其自治诚切如此,可谓得为学之本矣。”意思是有错误就加以改正,没有就更加自勉。后因以“有则改之无则

  • 齿弊舌存

    汉刘向《说苑.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谓刚者易折,柔者难毁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“齿弊舌存,含垢藏疾。”并列 刚硬者易折,柔软者难毁。语出汉

  • 萦带全城

    《墨子.公输》:“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,成,将以攻宋。子墨子闻之,起于齐,行十日十夜,而至于郢,见公输盘。”“于是见公输盘。子墨子解带为城,以牒为械(牒,小木札。俞樾说即梜,即筷子),公输盘九设攻城之

  • 苕溪五隐

    明代孙一元,自号太白山人,自称秦(今属陕西)人。善为诗,品性孤高,踪迹无定。曾携带铁笛鹤瓢,遍游名胜。正德间隐居在苕溪(今浙江湖州),与当时罢官回乡的刘麟、龙霓、陆昆和隐士吴珫(chōng充)结社倡和

  • 蒲鞭之政

    源见“蒲鞭”。指温柔宽厚的政令。南朝 梁江淹《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》:“臣职右南阳,谢蒲鞭之政;任重临淄,无遣狱之化。”见“蒲鞭示辱”。【词语蒲鞭之政】  成语:蒲鞭之政汉语大词典:蒲鞭之政

  • 牛渚月

    《晋书.文苑传.袁宏》:“谢尚时镇牛渚,秋夜乘月,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。会宏在舫中讽咏,声既清会,辞又藻拔,遂驻听久之,谴问焉。”唐.李白《夜泊牛渚怀古》其诗写道:“牛渚西江月,青天无片云。登舟望秋月,

  • 玄晖才笔

    源见“谢练”。谢朓,字玄晖。称赞诗才高迈。宋陈允平《暗香》词:“弥望澄光练净,分付与、玄晖才笔。”

  • 集囊为殿帷

    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载:汉武帝时,天下侈靡趋末,百姓多离农亩,武帝问东方朔:“吾欲化民,岂有道乎?”朔对曰:“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,当时耆老皆闻见之。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身衣弋绨,足履革舄,以韦带剑,莞蒲

  • 万钱食

    同“日食万钱”。宋陆游《食荠十韵》诗:“一扫万钱食,终老稽山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