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圆寂

圆寂

梵文“涅槃”的意义,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,即“圆满”(具备)一切“清静功德”,寂(熄)灭一切烦恼。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“圆寂”。唐代释义净《大宝积经》:“我求圆寂,而除欲染。”


僧人之死谓之 “圆寂”。

为什么称为 “圆寂”呢?

圆”,圆满。谓一切之 “清静功德”圆满。

“寂”,静。静无生息,引申为寂灭。谓寂灭一切之烦恼。

一切功德圆满了,一切烦恼寂灭 ( 犹言熄灭) 了,这样的 “圆寂”( 死) 便是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。此亦谓之 “涅槃”( 梵文) ,意译为 “灭度”。谓灭除烦恼,度过此生。

信仰佛教,在家吃斋念佛的 “居士”,他们的离世也可叫做 “圆寂”。因为佛经上说,信仰佛教,经过长期 “修道”,便可寂 ( 熄)灭一切烦恼,圆满 ( 具备) 一切 “清静功德”。

有些高僧临逝世前,往往盘腿而坐离世,此谓之 “坐化”。 “圆寂”、“涅槃”、“坐化”是常见的说法,皆为同义语。


【词语圆寂】   汉语词典:圆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尽归舟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形容逸情放达。宋陈师道《酬应物见戏》诗:“扣门赏竹任推排,兴尽归舟挽不回。”

  • 燕梦征兰

    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载: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,梦天使送她一支兰花,天使说:“我是伯儵,是你的祖先,把它作为你的儿子。因兰有国香,佩带着它,别人就会像爱兰一样地爱你。”不久以后文公果然让她侍寝,怀孕生了穆公

  • 白头潘令

    同“白发潘郎”。宋赵彦端《好事近.送林主簿》词:“白头潘令一年秋,有酒恨无客。”

  • 江鱼远致

    同“姜诗跃鲤”。清陈维崧《齐天乐.题松萱图为姜西溟母夫人寿》词:“肱被轻分,江鱼远致,长祝岁寒相保。”【词语江鱼远致】   汉语大词典:江鱼远致

  • 宋鸡谈

    源见“谈鸡”。泛称玄妙之谈。清袁枚《名言》诗:“名言谁与宋鸡谈,海上仙山可筑龛。”

  • 五月披裘

    源见“披裘负薪”。表示清廉孤高,轶群超俗。唐李白《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》诗:“五月披裘者,应知不取金。”【典源】 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延陵季子出游,见路有遗金。当夏五月,有披裘而薪者。季子呼

  •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

    兮:古代诗赋中的语助词。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啊”。鞠:养育。 爹啊是你生下我,娘啊是你养育我。 表示子女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情。语出《诗.小雅.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拊我畜我,长我育我。”《西

  • 班妾辞

    同“班妾辞辇”。晋张华《女史箴》:“班妾有辞,割欢同辇。”

  • 赠处

    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去鲁,谓颜渊曰:‘何以赠我?’……〔颜渊〕谓子路曰:‘何以处我?’”处,对待。后以“赠处”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。宋司马光《送李揆之推官序》:“古者朋友将别,必有言以相

  • 沧海一粟

    大海中的一粒粟米。比喻极其渺小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偏正 粟,小米,谷子。大海里的一粒谷子。比喻非常渺小。语本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张贤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