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土偶桃梗

土偶桃梗

战国策.齐策三》:“〔苏秦〕谓孟尝君曰:‘今者臣来,过于淄土,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桃梗谓土偶人曰:‘子,西岸之土也,挺子以为人,至岁八月,降雨下,淄水至,则汝残矣。’土偶曰:‘不然,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复西岸耳。今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淄水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?”《史记.孟尝君列传》“土偶”作“土禺(ǒu)”,汉刘向说苑.正谏》“土偶”作“土耦”,“桃梗”作“木梗”。后以“土偶桃梗”为飘荡无定的典实。


【典源】 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(苏秦) 谓孟尝君:‘今者臣来,过于淄土,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桃梗谓土偶人曰:“子,西岸之土也,挺子以为人,至岁八月,降雨下,淄水至,则汝残矣。”土偶曰:“不然。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复西岸耳。今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淄水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。”’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苏秦曰:‘今日臣之来也暮,后郭门,藉席无所得,寄宿人田中,傍有大丛。夜半,土梗与木梗斗曰:“汝不如我,我者乃土也。使我逢疾风淋雨,坏沮,乃复归土。今汝非木之根,则木之枝耳。汝逢疾风淋雨,漂入漳、河,东流至海,泛滥无所止。”臣窃以为土梗胜也。’”《说苑·正谏》、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战国时,苏秦四处游说,他讲过一则寓言: 泥偶人和桃木偶人相互辨论。桃偶说:“你本是淄水西岸之土,八月降雨,你就会被泡成一团烂泥。”土偶说:“你不如我,我本是土,既便被雨水冲毁,不过复归为土。而你是桃树枝雕成,一遇风雨,则漂入漳河、黄河,随水东流至海,不知所去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漂泊无定,失意落拓。

【典形】 断梗、泛梗、浮梗、梗泛、梗萍泛、梗踪、蓬梗、漂梗、萍梗、桃梗浮、土偶、土偶桃人、雨流木偶、漂梗飞蓬、漂流木偶、断梗疏萍、土偶漂流。

【示例】

〔断梗〕 宋·张炎《凄凉犯·北游道中寄怀》:“空怜断梗,梦依依,岁华轻别。”

〔泛梗〕 明·冯惟敏《点绛唇·郡厅自寿》:“念功名泛梗浮沤,觑人情飘瓦虚舟。”

〔浮梗〕 宋·苏轼《和张安道读杜集》:“漂泊终浮梗, 迂疏浊钓。”

〔梗泛〕 唐·骆宾王《晚泊河曲》:“恓惶劳梗泛,凄断倦蓬飘。”

〔梗萍泛〕 唐·贾岛 《洛阳道中寄弟》:“生类梗萍泛,悲无金石坚。”

〔梗踪〕 宋·李漳《多丽》:“暮天杳梗踪萍迹,还是寄孤树。”

〔蓬梗〕 清·黄景仁《初四日复雪余少云以和诗来》:“了知浮世等蓬梗,安用盛名争顾厨。”

〔漂梗〕 唐·杜牧《牧陪昭应卢郎中》:“聚散真漂梗,光阴极转邮。”

〔萍梗〕 宋·晁补之《水龙吟·始去齐路逢次膺叔》:“萍梗孤踪,梦魂浮云,别离常是。”

〔桃梗浮〕 清·黄景仁《和杏庄赠别》:“学为桃梗浮,遂老澒洞间。”

〔土偶〕 宋·陈师道《晚立》:“未休嗤土偶,已复逐飘蓬。”

〔土偶桃人〕 清·潘耒 《阐杜于皇》:“土偶桃人莫相笑,久客会有还山年。”

〔雨流木偶〕 宋·张孝祥《代揔得居士上宰相》:“雨流木偶,所含无归; 火及池鱼,又将咎?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郎一回顾

    源见“周郎顾”。形容乐曲动听,吸引行家的注意。唐刘禹锡《纥那曲》之一:“周郎一回顾,听唱纥那声。”

  • 狗尾续

    同“狗尾续貂”。陈毅《南乡子.日内瓦十四国会议协签字》词:“紫貂不用狗尾续,堪说。美军应从远东撤。”

  • 友于兄弟

    对兄弟友爱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’”南朝.梁.陶弘景《茅山长沙馆碑》:“友于兄弟,敬惟西宣。言追茂实,用表遗先。”《南史.梁武帝诸子传.武陵王纪》:“元帝乃与纪书曰:

  • 苏门

    源见“苏门长啸”。本为河南省 辉县山名。晋孙登曾隐居于此,因以为孙登的代称。唐杨炯《群官寻杨隐居诗序》:“阮籍之见苏门,止闻鸾啸。”唐庞德公鬼《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》诗:“唯有岘亭清夜月,与君长啸学苏

  • 大莫与京

    见“莫之与京”。[例]北京颐和园之大,~。【词语大莫与京】  成语:大莫与京汉语大词典:大莫与京

  • 出告反面

    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为人子者,出必告,反必面,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”后以“出告反面”谓外出和返回都要告诉父母或长辈。《南史.张稷传》:“出告反面,如事生焉。”《旧五代史.张仁愿传》:“兄仁颖,梁朝

  • 一顾倾城

    源见“倾城倾国”。形容美女的眼波,亦以喻女子的美貌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眳藐流眄,一顾倾城。”明冯惟敏《赠妓刘一儿》曲:“一顾倾城,一笑天然秀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七回:“那怕丈夫千金买笑,自料断不及我

  • 平原君

    《史记.平原君列传》:“平原君赵胜者,赵之诸公子也。诸子中胜最贤,喜宾客,宾客盖至者数千人。”赵胜封于平原,故称平原君。后以“平原君”称喜贤好客公子。唐高適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宅中歌笑日纷纷,门外车马常

  • 买妻耻樵

    汉代朱买臣妻以买臣挑柴行诵为耻,自求离去的故事。《汉书.朱买臣传》:“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。担束薪,行且诵书。其妻亦负戴相随,数止买臣,毋歌讴道中。买臣益疾歌,妻羞之,求去。买臣

  •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五》:“《诗》云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。”高诱注:‘逸《诗》言之百里者,已行九十里,适为行百里之半耳。譬若强弩,至牙上,甫为上弩之半耳。终之尤难,故曰末路之难也。”后因以“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