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墨子悲丝

墨子悲丝

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唐李瀚蒙求》:“墨子悲丝,杨朱泣岐。”


见“墨子泣丝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言,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,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墨子名翟 (di),春秋时鲁国人,为墨家学派创始人。墨子见到染丝者而叹息,说:“白丝用青黑染料去染,就成青黑色,用黄色染料去染,就成黄色,染料不同,丝色也不同,放入不同的染缸中去染,颜色也会不断改变。所以染不可不慎重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环境习俗等对人的秉性、志趣等有着重要影响,感慨人易为环境习俗左右,难以自主。

【典形】悲丝、悲丝染、悲素丝、墨子悲丝、泣素丝、素丝、素丝变、素丝涕、素丝易变移、素质随时染、丝色随染异、素丝堪悲、泣练丝、悲染丝。

【示例】

〔悲丝〕 清·黄鷟来《杂诗》:“至巧不如拙,岐路恒悲丝。”

〔悲丝染〕 清·丘逢甲《孟征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》:“百年人事悲丝染,四海风尘把剑看。”

〔悲素丝〕清·纳兰性德《嵇叔夜言志》:“杨朱泣路歧,墨翟悲素丝。”

〔墨子悲丝〕 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二十:“杨朱泣岐路,墨子悲染丝。”

〔泣素丝〕 唐·韦应物《送李二归楚州》:“忽此嗟岐路,还令泣素丝。”

〔素丝〕 晋·曹摅《感旧诗》:“临乐何所叹,素丝与路歧。”

〔素丝变〕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黄金销铄素丝变,一贵一贱交情见。”

〔素丝涕〕 南朝齐·谢朓《始出尚书省》:“既秉丹石心,宁流素丝涕。”

〔素丝易变移〕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五十九:“路歧有南北,素丝易变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林笑傲

    源见“竹林七贤”。借指傲世脱俗、放任不羁的欢聚宴游。宋 沈约之《复挽于湖居士》诗:“竹林笑傲今陈迹,抚榇江皋涕泫然。”

  • 训蒙

    《书.伊训》:“具训于蒙士。”孔颖达疏:“蒙谓蒙稚,卑小之称。”后因以“训蒙”指教育儿童。多指旧时学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。元朱德润《送周元礼任福州蒙古学正》诗:“且陈平塞策,莫讲训蒙书。”【词语训蒙】

  • 浣花翁

    同“浣花叟”。清赵翼《题陈东浦敦拙堂诗集》诗:“呜呼浣花翁,在唐本别调。”【词语浣花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浣花翁

  • 玉杵玄霜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喻指男女相爱之情。元白朴《玉漏迟》词:“楚峡巫云,便赋尽高唐,后期谁报?玉杵玄霜,着意切须重捣。”

  • 仰高

    源见“高山景行”。谓仰慕高尚的德行。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勉仰高而蹈景兮,尽忠恕而与人。”【词语仰高】   汉语大词典:仰高

  • 郑大夫墓

    《晋书.杜预传》:“杜预遗言曰:‘邢山上有冢,云是郑大夫祭仲,或云子产墓。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,向新郑城,意不忘本。隧道惟塞其后,而空其前,不填之,示藏无珍宝,不取于重深也。山多美石,不用,必取洧水

  • 座右题铭

    同“座右铭”。唐高骈《寄鄠杜李遂良处士》诗:“池边写字师前辈,座右题铭律后生。”

  • 巾角折

    同“角巾折”。宋范成大《雨中集水月》诗:“曳屐扶藜寻水月,不惜垂垂巾角折。”

  • 舌为柔

    源见“齿弊舌存”。喻指以柔克刚,忍让求全。唐韩愈《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》诗:“自从齿牙缺,始慕舌为柔。”

  • 昆山片玉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借指珍稀之物或难得的人才。清钮琇《觚賸.牡丹述》:“〔牡丹花〕其次者,虽非本州所贵,岁以售之花贾,好事之家购而得,犹不止吉光寸羽,昆山片玉,况其尤者乎!”《玉娇梨》二回:“令公子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