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士为知己者死

士为知己者死

战国策.赵策一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矣。”

春秋时,晋人豫让在投奔知伯后,受到重视与尊敬。后赵襄子杀死了知伯,并漆了他的头骨作饮器(或说为溺器)。豫让逃到山中,时刻准备刺杀赵襄子,为知伯报仇。这里所录的话就是豫让为报知伯知遇之恩,而发出的誓言。

士在这里作“男儿”解,是泛指,以与下文中的“女”相对。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是说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,这里面体现了古代人所赞美的“义”的精神品格。

汉.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盖钟子期死,伯牙终身不复鼓琴,何则?士为知己者用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

此语典又可紧缩为“士死知己”,其意义同。汉.曹操《祀故太尉乔玄文》:“士死知己,怀此无忘。”


主谓 士,古代对男子的美称,也指有某种才能的人。知己,指彼此相知,情谊深切的朋友。比喻一个人能为深知和看重自己的人效全力。语出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汉·刘向《说苑》:“~,而况为之哀乎?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我们作为他的军师,~,自己赴汤蹈火,粉身碎骨,义无反顾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能尽心尽力的朋友。→女为悦己者容 为朋友两胁插刀 ↔卖友求荣。 也作“士死知己”、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。


【词语士为知己者死】  成语:士为知己者死汉语词典:士为知己者死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通歌凤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指隐者劝戒贤士避世隐居。唐元稹《放言》诗之四:“宁戚饭牛图底事?陆通歌凤也无端。”【典源】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,曰:‘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。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

  • 唇齿

    同“唇齿辅车”。《后汉书.范滂传》:“卿更相拔举,迭为唇齿,有不合者,见则排斥,其意如何?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下:“孙亮对天说誓:荆州与吴地唇齿之邦,世不相顾。”【词语唇齿】   汉语大词典:唇齿

  • 项领成

    《诗.小雅.节南山》:“驾彼四牡,四牡项领。”郑玄笺:“四牡者,人君所乘驾。今但养大其领,不肯为用,喻大臣自恣,王不能使也。”后因以“项领成”形容颈项挺硬,挟势骄人,目中无人。唐杜甫《投简咸华两县诸子

  • 奉赵

    见“完壁归赵”条。

  • 在廷

    《论语.乡党》:“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”又《礼记.经解》:“天子者……其在朝廷,则道仁圣礼义之序。”后以“在廷”指朝廷。清叶廷琯《吹网录.丙丁龟鉴有所本》:“私撰于一室与入告于在廷,其势固殊

  • 蚕织蟹匡

    蚕织:蚕所织的茧。蟹匡:蟹甲象匡。蟹匡本不为蚕所设,但蚕须匡贮茧,比喻本来不相干的两事,因某种原因却发生了关系。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,闻子皋将为成宰,遂为衰。成人曰:‘蚕则织而蟹

  • 凿齿

    《山海经.海外南经》:“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。羿射杀之,在昆仑虚东。羿持弓矢,凿齿持盾。”郭璞注:“凿齿亦人也,齿如凿,长五六尺,因以名云。”一说为兽名,见《淮南子.本经训》高诱注。后以“凿齿”比喻残

  • 观今宜鉴古,无古不成今

    观察现在的问题应当以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借鉴,没有过去,也就不会有现在。语出明.佚名《增广贤文》:“观今宜鉴古,无古不成今。”周林《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〉序》:“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岁月里,创造了光辉

  • 张敞笔

    源见“张敞画眉”。借指善取悦于妻子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七:“少白风流张敞笔,写生不数今黄筌。”

  • 疏氏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指功遂身退,及时归隐的疏广、疏受。唐韦应物《奉酬处士叔见示》诗:“即此同疏氏,可以一忘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