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大法小廉

大法小廉

又作“小廉大法”。法:执法守法。廉:廉洁奉公。要守法廉洁,大臣尽忠,小臣尽职。清圣祖(1654-1722年),名玄烨,是清世祖第三子。顺治十八年(1661年),玄烨即帝位,改次年年号为康熙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七月,他召集群臣说:现在尽力寻求导致灾害的缘由,难道不是统治民众的一些官员苛刻索取以讨好于上级吗?大臣们争权夺利、排除异己、结党营私而引用私人吗?领兵武官焚烧抢掠而不禁止吗?免除租税和免除劳役而没有落实吗?审问刑事的官员听取诉讼打官司或者有冤枉普通民众吗?王公大臣们没有约束他的手下人等以致侵害百姓吗?只要有一件是这样,都可以导致灾难。唯有守法廉洁,大臣尽忠、小臣尽职,执政公平而诉讼打官司得到理顺,或许可以上望合意于苍天,消除灾害和罪过。此典又作“小廉大法”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6《圣祖本纪一》200、201页:“勤求致灾之由。岂牧民(统治民众)之官苛取以行媚欤?大臣或朋党(为争权夺利、排除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)比周(结党营私)引用私人欤?领兵官焚掠勿禁欤?蠲(juān捐,免除)租给复(免除劳役)不以实欤?问刑官听讼或枉平民欤?王公大臣未能束其下致侵小民欤?有一于此,皆足致灾。惟在大法而小廉,政平而讼理,庶几仰格(合格)穹苍,弭消沴(lì丽,灾害)戾(lì利,罪过)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33回:“凡是国家利弊所在,彼此痛痒相关,大臣有个闻见,便训诫属官;末吏有个知识,便规谏上宪,一堂和气,大法小廉。” 清·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:“天下之大,百官之众,小廉大法,岂繁(yī医,是)无人。”


并列 旧时指大臣尽忠,小臣尽职。语本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臣法,小臣廉,官职相序,君臣相正,国之肥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33回:“大臣有个闻见,便训诫属官;末吏有个知识,便规谏上宪。一堂和气,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廉政方面。也作“小法大廉”、“小廉大法”。


【词语大法小廉】  成语:大法小廉汉语词典:大法小廉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牢顾犬

    源见“顾犬补牢”。比喻虽已出现失误,但能及时设法补救。清左宗棠《请拓增船炮大厂疏》:“及待开厂制办,补牢顾犬,已觉其迟。”清马建忠《玛赛复友人书》:“则为今之计,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

  • 绝缨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第十四章:“楚庄王赐其群臣酒,日暮酒酣,左右皆醉。殿上烛灭,有牵王后衣者。后挖(音hé,拔引)冠缨而绝之,言于王曰:‘今灭烛,有牵妾衣者,妾扢其缨而绝之,愿趁火视绝缨者。’王曰

  • 齿如齐贝

    《庄子.盗跖》:“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,唇如激丹,齿如齐贝。”贝:水中有贝壳的动物,其色白。齿如其贝,即牙齿洁白像整齐的海贝。亦作“齿如含贝”、“齿若编贝”。编:排列。战国楚.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

  • 倚伏

    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”倚,因;伏,藏匿。老子认为,祸与福并非是绝对的,彼此都包含着与自身相对立的因素,在一定条件下,相互转化。福可变祸,祸也可变为福。后用为

  • 宠贲

    《易.贲》:“象曰:六五之吉有喜也。”李鼎祚集解引荀爽曰:“贲饰丘陵,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。五为王位,体中履和,勤贤之主,尊道之君也。”后儒多理解为在上位者礼贤下士,聘用贤人之意,故以“宠贲”为征聘的荣

  • 屈原沉江

    同“屈原沉湘”。元谢应芳《绝句》:“屈原沉江死,扬雄投阁生。”

  • 龙凤呈祥

    《孔丛子.记问》:“天子布德,将致太平,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。”后以“龙凤呈祥”指吉庆之事。明汪道昆《远山戏》:“这是龙凤呈祥,请相公夫人同饮太平酒。”主谓 龙和凤象征着吉祥。明·汪道昆《远山戏》:“

  • 乞丐之徒

    指乞求荣宠的可耻之辈。《晋书.杨骏传》:“然犹身极宠光,任兼文武,存荷台衡之寄,没有从享之荣,可谓无德而禄,殃将及矣。逮乎贻厥,乃乞丐之徒,嗣恶稔之余基,纵奸邪之凶德。”逮:及。贻厥:指子孙,语出《书

  • 振衣

    《楚辞.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将汶汶者乎?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’”东汉.王逸注:“振衣,去尘秽也。”战国楚

  • 君平卦

    同“君平卜”。明吴廷翰《清江引.归兴》曲:“山歌元亮词,日课君平卦,慢腾腾受用些闲潇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