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失旦鸡

失旦鸡

三国志.吴书.周瑜传》:“窃惟陛下钦明稽古,隆於兴继,为胤(周瑜幼子)归诉,乞匄(gài乞求,给予。)余罪,还兵复其爵,使失旦之鸡,复得一鸣,抱罪之臣,展其后效。”

周瑜死后,他的幼子胤因罪徙卢陵郡。诸葛瑾、步骘连名请吴主孙权念及其父周瑜之功,宽恕其子,使他再次复职。胤之过失,好比雄鸡清晨未能报晓,是为失职,应该给予改正的机会。后以此为嘲人失职的典故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二八《村居》:“自笑触藩羝,人嘲失旦鸡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窃惟陛下钦明稽古,隆于兴继,为胤归诉,乞匄余罪,还兵复爵,使失旦之鸡,复得一鸣,抱罪之臣,展其后效。”

【今译】 三国吴时诸葛瑾等向孙权上疏,为周瑜之子周胤请求免罪,疏中说:“希望陛下赦免他的罪过,恢复他的职位,让误了报晓的雄鸡,还能重新啼鸣报晓,有改过的机会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失职; 或指失去时机。

【典形】 老鸡失旦、失旦、失旦鸡、失旦自惭。

【示例】

〔老鸡失旦〕 宋·陆游《早秋》 之四:“懒似老鸡频失旦,衰似蠹叶早知秋。”

〔失旦〕 清·顾炎武《拟唐人五言·祖豫州闻鸡》:“失旦何年补,先鸣意独难。”

〔失旦鸡〕 宋·陆游《村居》之二:“自笑触藩羝,人嘲失旦鸡。”


【词语失旦鸡】   汉语词典:失旦鸡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误字

    《北齐书.邢邵传》:“有书甚多,而不甚雠校。见人校书,常笑曰:‘何愚之甚!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,焉能始复校此。且误书思之,更是一谪(通擿,音zhé惩罚。)。”邢邵原意为反对校雠文字,后用为钻故纸堆,做文

  • 寿栎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老麻栎树。喻老而无用之材。用作谦词。宋陆游《吾年过八十》诗之二:“斧斤遗寿栎,云海寄冥鸿。”

  • 子云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扬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也。……孝成帝时,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,……诏雄待诏承明之庭。”子云,是汉代辞赋家、经学大师、古文字学家扬雄的字。后因用为咏文士之典。因其命运不济,不得迁升,

  • 落阱下石

    别人落陷阱,不但不救,反而向他投掷石头。唐代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后用以比喻见人遭遇危难而又乘机加害于人。亦作“落井下石”。见“落井下石”。【词语落

  • 知其一,不达其二

    见“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宋·苏轼《汉武帝论》:“~,见其利,不睹其害。”

  • 夏侯拾芥

    《汉书.夏侯胜传》:“始,胜每讲授,常谓诸生曰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。学经不明,不如归耕。’”汉代夏侯胜精通经学。他每次授课,常对学生们说:“学好了经书,去取高官厚禄如同俯拾

  • 八百孤寒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七“好放孤寒”:“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(畯同俊,寒俊,出身寒微而杰出的人)开路。及谪官南去,或有诗曰:‘八百孤寒齐下泪,一时南望李崖州。’”唐.李德裕为宰相,对家世贫寒、无所依恃

  • 一时之利

    此典指晋文公评论城濮(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)之战,认为先轸(zhěn枕)“军事胜为右”之说是一时之利;而狐偃(yǎn演)“毋失信”之说是万世功。后以此典比喻战争中一时取胜;或比喻一时的利益。晋文公(

  • 吾欲东

    《汉书.韩信传》:“何曰:‘王必欲长王汉中,无所事信;必欲争天下,非信无可与计事者。顾王策安决。’王曰:‘吾亦欲东耳,安能郁郁久居此乎?’……”汉时刘邦在和谋臣萧何议论任用韩信时,萧何献计任命韩信为大

  • 眼中疔

    同“眼中钉”。元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三折:“你所事无成,见兄弟心头刺、眼中疔。”【词语眼中疔】   汉语大词典:眼中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