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安乐窝

安乐窝

北宋学者邵雍隐居处。起初邵隐居苏门山(在今河南辉县)中,为其所居起名为“安乐窝”。后迁洛阳天津桥南,仍用此名。邵雍(1011-1077年)宋范阳(今河北涿县)人。字尧夫,自号安乐先生、伊川翁等。少时随父迁到卫州共城(今河南辉县),居住在城西北苏门山。他学习极为刻苦,寒不升炉,暑不用扇,夜不就席,数年手不释卷。后以为应仿效古人,遍游四方。便越黄河、汾河,涉淮河、汉水,考察了齐、鲁、宋、郑等古国故城遗址,翻然而归。说是悟出了宇宙万物的本源,从此不再出游。回到共城后,从李之才学习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等象数之学(企图用符号、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一种学说)。晚年移居洛阳。邵雍反对王安石变法,司马光、富弼、吕公著等都与他交往密切,并为其购置一座庄宅。在“安乐窝”中,邵雍种植谷物,按时令耕作,可供衣食。早晨,烧上香,安闲而坐;晚上,斟酒自饮,微醉即止。兴之所致,还常常自吟自歌。春秋天,无风无雨时就坐着车子,由一人拉着到城中随意游玩。那些官宦人家和有地位、有声望的读书人都能识别他乘坐的车子的声音,争相出来迎接;就连小孩和杂役人员也都十分高兴,不称呼他的名字,而说“我家先生来了。”有时他在外住两天才回去,于是,爱管闲事的人就按照邵雍的住所,另外建造房子,供他外出游玩时住宿,名曰“行窝”。后人常以“安乐窝”比喻安逸舒适的住所和生活环境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427《道学传一·邵雍传》12727页:“富弼、司马光、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,雅敬雍,恒相从游,为市(购置;买)园宅。雍岁时耕稼,仅给衣食。名其居曰‘安乐窝’,因自号安乐先生。旦则焚香燕坐,哺(bū逋,古时申时,即午后三时至五时)时酌酒三四瓯,微醺即止,常不及醉也,兴至辄哦(é俄,吟哦;低声地唱)诗自咏。春秋时出游城中,风雨常不出,出则乘小车,一人挽之,惟意所适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,争相迎候,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:‘吾家先生至也。’不复称其姓字。或留信宿乃去。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,以候其至,名曰‘行窝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题鹤鸣亭三首》其二:“疏帘竹簟(diàn殿。供坐卧用的竹席)山茶碗,此是幽人安乐窝。”又《洞仙歌·贤愚相去》:“羡安乐窝中泰和汤,更剧饮无过,半醺而已。” 宋·戴复古《访赵东野》:“四山便是清凉国,一室可为安乐窝。”


偏正 北宋邵雍隐居苏门山中,自号安乐先生,把住处称作“安乐窝”。见《宋史·邵雍传》。后以指舒适安逸的住处。宋·戴复古《访赵东野》诗:“四山便是清凉国,一室可为~。”△用于描写安逸生活。


【典源】《宋史·邵雍传》:“初至洛,蓬荜环堵,不芘风雨,躬樵爨以事父母,虽平居屡空,而怡然有所甚乐,人莫能窥也。……雍岁时耕稼,仅给衣食。名其居曰‘安乐窝’,因自号安乐先生。”

【今译】 宋代邵雍字尧夫,初至洛阳居住,住在草屋里,不蔽风雨,自己砍柴烧饭侍奉父母,虽然贫困,而怡然自乐。他将自己的住所称为“安乐窝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安闲舒适的住处。

【典形】 安乐窝、尧夫安乐窝。

【示例】

〔安乐窝〕 宋·张炎《南楼令·有怀西湖》:“客里醉时歌,寻思安乐窝。买扁舟,重缉渔蓑。”元·关汉卿《四块玉·闲适》:“离了名利场,钻入安乐窝,闲快活。”

〔尧夫安乐窝〕 元·赵禹珪《雁儿落过清江引 ·美河南王》:“赛渊明五柳庄,胜尧夫安乐窝。”


【词语安乐窝】  成语:安乐窝汉语词典:安乐窝

猜你喜欢

  • 吏部访孤儿

    《世说新语.政事》:“嵇康被诛后,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。”参见“嵇绍不孤”条。吏部,指山涛;孤儿,指嵇绍。三国魏时,嵇康被杀后,康之好友吏部尚书山涛,果然受托访得嵇绍举荐为官。后因用为咏知交恤孤之典。

  • 无何

    同“无何有之乡”。唐白居易《读庄子》诗:“为寻庄子知归处,认得无何是本乡。”元耶律楚材《醉义歌》:“遥望无何风色好,飘飘渐远尘寰中。”【词语无何】   汉语大词典:无何

  • 斑衣侍

    同“斑衣戏彩”。宋张元幹《满庭芳》词:“满泛椒觞献寿,斑衣侍,云母分屏。”

  • 魏瓠

    同“魏王瓠”。唐黄滔《南海韦尚书启》:“而滔器同魏瓠,凡若庄樗,握无蛇口之珍,额有鱼身之点。”【词语魏瓠】   汉语大词典:魏瓠

  •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

    朋:友朋。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,不是很快乐的事吗? 常用作欢迎远方来客之语。语出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’”周瘦鹃《

  • 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

    形容著书作文的艰辛。语出清.曹雪芹《题〈红楼梦〉》: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。”《十年辛苦不寻常》(《人民日报》1985年3月23日):“《汉语大字典》初稿打印本高达二米二,这是几百位编写者十

  • 磻溪心迹

    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以隐求仕的心愿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一种老人能算度,磻溪心迹愧商颜。”

  • 二者不可得兼

    兼:同时占有几样东西。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并得。 意谓必须舍弃其中之一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鱼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清.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卷三:“夫诗之

  • 三害

    《晋书.周处传》:“周处字子隐,义兴阳羡人也。……不修细行,……谓父老曰:‘今时和岁丰,何苦而不乐耶?’父老叹曰:‘三害未除,何乐之有?’处曰:‘何谓也?’答曰:‘南山白额猛兽,长桥下蛟,并子为三矣。

  • 龙跃平津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指雷焕子雷华过延平津时,所佩龙泉剑堕入水中。唐王维《贺古乐器表》:“龙跃平津,实为宝剑;凫飞叶县,空馀素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