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君方
《汉书.郊祀志上》:“李少君亦以祠灶、谷道、却老方见上,上尊之。少君者,故深泽侯人,主方。匿其年及所生长。常自谓七十,能使物,却老。其游以方遍诸侯。无妻子。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,更馈遗之,常余金钱衣食……久之,少君病死。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”。
李少君是汉武帝时的方术之士。所谓“少君方”,是指他自己宣称的长生术。后因用为咏道家长生不老的方术。
唐.卢纶《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》:“欲验少君方,还吟大隐作。”
《汉书.郊祀志上》:“李少君亦以祠灶、谷道、却老方见上,上尊之。少君者,故深泽侯人,主方。匿其年及所生长。常自谓七十,能使物,却老。其游以方遍诸侯。无妻子。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,更馈遗之,常余金钱衣食……久之,少君病死。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”。
李少君是汉武帝时的方术之士。所谓“少君方”,是指他自己宣称的长生术。后因用为咏道家长生不老的方术。
唐.卢纶《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》:“欲验少君方,还吟大隐作。”
同“画虎类狗”。南朝 宋鲍照《侍郎报满辞阁疏》:“释担受书,废耕学文。画虎既败,学步无成。”金边元鼎《村舍》诗之二:“学得屠龙无用处,只如画虎反成羞。”【词语画虎】 汉语大词典:画虎
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喻指扶危济困,救人急难。严复《侯生行》之一:“有似西江润涸辙,发棠荒岁周寒饥。”
源见“登封草”。比喻散佚的名著。唐李白《宣城哭蒋徵君华》诗:“安得相如草,空馀封禅文。”【词语相如草】 汉语大词典:相如草
同“东家子”。林学衡《艳体》诗之一:“东家处子三年怨,南国佳人绝代容。”【词语东家处子】 汉语大词典:东家处子
源见“碧纱笼”。指精心收藏。清袁枚《与徐紫庭方伯》:“蒙赐七律二章,写物外之风花,纪雪鸿之爪迹,至今碧纱笼护,当作兰亭醉本看矣。”
偏正 佛家语,聚积八条恒河的沙。形容多得无法计算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6:“若有众生,于~等佛所发菩提心,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。”△用于描写数量多。↔恒河一沙。 也作“恒河沙数”。【词语八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“便足了一生”刘孝标注引《晋中兴书》:“〔毕卓〕太兴末为吏部郎,尝饮酒废职。比舍郎酿酒熟,卓因醉,夜至其瓮间取饮之。主者谓是盗,执而缚之。知为吏部也,释之。卓遂引主人燕
源见“龙山会”。指重九登高雅集欢宴之人。宋韩元吉《醉落魄.戊戌重阳龙山会别》词:“菊花又折,今年真是龙山客。”【词语龙山客】 汉语大词典:龙山客
同“呆若木鸡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四五回:“我提到案下问时,那罗荣统呆似木鸡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”见“呆若木鸡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45回:“我提到案下问时,那罗荣统~,一句话也说不出。”【词
秋毫: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末:指秋毫的末端,是细毛的最细处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谓目光敏锐,连最细微的东西也看得清楚。后常用以形容人能观察入微,别具眼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