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山鸡舞镜

山鸡舞镜

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(曹操)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(照)形而舞不知止。遂乏死。韦仲将为之赋其事(“其事”,一本作“甚美”)。”

后因以“山鸡舞镜”比喻人顾影自怜或对镜顾盼。

北朝北周.庾信《镜赋》:“山鸡看而独舞,海鸟见而孤鸣。”前句即用此典。唐.李商隐《破镜》诗: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舞罢时。”


主谓 野鸡对着镜子跳舞,自以为姿态优美。比喻自我陶醉或顾影自怜。语本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3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,遂至死。”《镜花缘》20回:“丹桂岩~,碧梧岭孔雀开屏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自我欣赏的人物情操方面。→孤芳自赏孔雀开屏。也作“山鸡映水”、“山鸡照影”。


【典源】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,不知止,遂乏死。”

【今译】 山鸡很喜爱自己的羽毛,每当在水边照出自己的身影就起舞。魏武帝曹操时,南方有来进献山鸡的,曹操想让它鸣舞而不知怎么办。其子曹冲(字苍舒) 出主意教在它面前摆上大镜子,山鸡看见自己身形便舞蹈不休,终于累死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咏镜; 或形容舞姿。

【典形】 山鸡舞、山鸡舞镜、山鸡照影、舞镜、舞山鸡、照山鸡、山鸡眩影、山鸡学舞、山鸡临清镜。

【示例】

〔山鸡舞〕 宋·苏轼《石镜》:“山鸡舞破半岩云,菱叶开残野水春。”

〔山鸡舞镜〕 清·黄遵宪 《番客篇》:“山鸡爱舞镜,海燕贪栖梁。”

〔山鸡照影〕 宋·黄庭坚 《睡鸭》:“山鸡照影空自爱,孤鸾舞镜不作双。”

〔舞镜〕 唐·白居易《鸡距笔赋》:“团扇或书,同舞镜之挥霍。”

〔舞山鸡〕 北周·庾信《咏画屏风诗》之十三:“吹箫迎白鹤,照镜舞山鸡。”

〔照山鸡〕 唐·李商隐《破镜》:“秦台一照山鸡后,便是孤鸾罢舞时。”


【词语山鸡舞镜】  成语:山鸡舞镜汉语词典:山鸡舞镜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钩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九引《田俅子》载:商汤都亳时,有神手牵白狼,口衔金钩而入汤庭。汤政大盛。后以“灵钩”为祥瑞的典实。晋郭璞《山海经图赞.白狼》:“矫矫白狼,有道则游。应符变质,乃衔灵钩。”【词语灵钩】 

  • 东篱风采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陶菊风采。宋 郑 清之《念奴娇.菊》词:“金阙栽培端正色,全胜东篱风采。”

  • 记姓名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,不成,去;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”后以“记姓名”讥讽不读书。唐韦蟾《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》诗:“只应学得虞

  • 秦箫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美称箫或箫声。唐杜甫《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》诗:“重对秦箫发,俱过阮宅来。”唐李商隐《银河吹笙》诗:“不须浪作缑山意,湘瑟秦箫自有情。”【词语秦箫】   汉语大词典:秦箫

  • 周颙趋阙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指隐士改节出仕。宋陈与义《别诸周》诗之二:“不似周颙趋阙去,山灵应许却归来。”

  • 绝缣

    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》(佚文):“临淮有一人,持匹缣到市卖之,道遇雨被戴,后人求共庇阴。雨霁当别,因共争斗,各云我缣,诣府自言。太守薛宣劾实,两人莫肯首服。宣曰:‘缣直数百钱耳,何足纷纷自致县官。’呼

  • 负荆请罪

    此典指蔺(lìn躏)相如顾全大局而忍让及廉颇坦诚认错赔罪的故事。后以此典比喻顾全大局,忍让小忿;或向人认错,请求宽恕,不计嫌怨。蔺相如,赵国(都邯郸,今河北邯郸)人,曾是宦官头目缪(miào庙)贤的家

  • 道之将行也,命也;道之将废也,命也

    道:这里指政治主张。 政治主张能够实现吗?决定于命运;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吗?也决定于命运。 这是古人一种宿命论观点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道之将行也与,命也;道之将废也与,命也。公伯寮其如命

  • 荆国人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指献玉的卞和。借指中谗被诬之士。唐陈子昂《观荆玉篇》:“勿信玉工言,徒悲荆国人。”

  • 思若泉涌

    三国魏.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强记洽闻,幽赞微言;文若春华,思若涌泉。”唐.韩休《苏颋文集序》:“若乃天言焕发,王命急宣,则翰动若飞,思如泉涌。”此说又见唐.刘肃《大唐新语》、新、旧《唐书.苏颋传》、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