嵇氏幼男
《文卷》卷四十三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新失母兄之欢,意常凄切。女年十三,男年八岁,未及成人,况复多病,顾此恨恨,如何可言。”
三国魏高士嵇康在拒绝山涛推荐他出仕的信中,谈到了子女年幼失母又多病的境况。后遂用为稚子丧母之典。
唐.李商隐《王十二兄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》诗:“凡期嵇吕好,存殁范张亲。”
《文卷》卷四十三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新失母兄之欢,意常凄切。女年十三,男年八岁,未及成人,况复多病,顾此恨恨,如何可言。”
三国魏高士嵇康在拒绝山涛推荐他出仕的信中,谈到了子女年幼失母又多病的境况。后遂用为稚子丧母之典。
唐.李商隐《王十二兄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》诗:“凡期嵇吕好,存殁范张亲。”
《尚书.盘庚上》(卷二)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殷帝盘庚决定迁都到黄河以南,臣民怨声载道,盘庚训令属下不准传播流言蜚语。意思是象燃烧在原野上的烈火,虽无法近前,但还是可以扑灭的,比喻
《庄子.让王》:“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。石户之农……以舜之德为未至也,于是夫负妻戴,携子以入于海,终身不返也。”后因以“石户农”指称高士。清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其南邻北舍谁与相过从?痀瘘丈人
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诠赋》:“汉初辞人,顺流而作,陆贾扣其端,贾谊振其绪,枚马同其风,王扬骋其势。”西汉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,因工于辞赋,世人合称其为“枚马”。后人遂以“枚马”用作咏词臣之典。唐.
《庄子.达生》:“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,是以天下平均。”晋.郭象注:“飘落之瓦,虽复中人,人莫之怨者,由其无情。”唐.成玄英疏:“飘落之瓦,偶尔伤人,虽忮逆褊心之夫,终不怨恨,为瓦是无心之物。”屋上之瓦
同“一丘之貉”。清江湜《雪亭邀余论诗即为韵语答之》:“五六百年来,作者少先觉,工拙虽自殊,要是一丘貉。”章炳麟《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》诗:“新耶复旧耶,等此一丘貉。”【词语一丘貉】 成语:一丘貉汉语大
《论语.乡党》:“色斯举矣,翔而后集。”何晏集解引马融曰:“见颜色不善则去之。”后因以“色斯”为比喻见机远遁以避祸的典故。《后汉书.左雄传》:“或因罪而引高,或色斯以求名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.嘉遯》:“
《庄子.天地》:“封人曰:‘……千岁厌世,去而上仙,乘彼白云,至于帝乡。”《庄子.天地》中借华地守封疆人的话阐明圣人年老后应该脱离世俗,追求仙境,跟着白云飘流,无忧无虑。后遂用为脱俗超凡之典。唐.钱起
见“教学相长”。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·责善》:“使吾而是也,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,因得以去其非,盖~也。”【词语敩学相长】 成语:敩学相长汉语大词典:敩学相长
《韩非子.说林下》:“鸟有翢翢者,重首而屈尾,将欲饮于河,则必颠,乃衔其羽而饮之。”后用为相助之典。三国 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八:“回风吹四壁,寒鸟相因依。周周尚衔羽,蛩蛩亦念饥。”【词语衔羽】 汉语
源见“负荆请罪”。谓顾全大局、知过必改。北周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上马谕书,临戎习礼。贾复开营,廉公屈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