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川壅必溃

川壅必溃

国语.周语上》(卷一):“(周)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召公告曰:‘民不堪命矣!’王怒,得卫巫使监谤者,以告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王喜,告召公曰:‘吾能弭(mǐ消除)谤矣,乃不敢言。’召公曰:‘是障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(yōng堵塞)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’”

周时卿士邵(一作召)公劝谏厉王不能堵塞言路,阻止百姓说话,比阻止河流危害更大,结果必然是决口泛滥,不堪收拾。后因以“川壅必溃”比喻物极必反,凡事过了头便会导致相反的后果。


【词语川壅必溃】  成语:川壅必溃汉语词典:川壅必溃

猜你喜欢

  • 插萸

    同“插茱萸”。宋刘克庄《贺新郎》词:“有谁怜,戴花翁病,插萸人少。”

  • 文宣王

    唐代追谥孔子尊号。《新唐书.礼乐志五》:“(开元)二十七年,诏夫子既称先圣,可谥曰文宣王,遣三公持节册命,以其嗣为文宣公,任州长史,代代勿绝。”宋大中祥符五年,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。元大德十一年,加谥

  • 泮林变好

    同“泮林革音”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夸饰》:“且夫鸮音之丑,岂有泮林而变好。”

  • 吹寒谷

    同“邹衍吹律”。唐蒋防《八风从律》诗:“愿吹寒谷里,从此达前蒙。”

  • 玄都千树

    源见“前度刘郎”。指人去复来,感伤追怀。宋辛弃疾《金缕曲》:“前度刘郎今重到,问玄都,千树花存否?”

  • 勃胥痛哭

    源见“哭秦庭”。指包胥乞求援兵,形容救国之情真切。康有为《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》诗之二:“黎洲乞师曾到此,勃胥痛哭至于今。”

  • 笙磬同音

    乐声相和,喻人事和协。《诗.小雅.鼓钟》:“鼓钟钦钦,鼓瑟鼓琴。笙磐同音。”朱熹集传:“琴瑟在堂,笙磬在下。同音,言其和也。”主谓 笙,簧管乐器。磬,古代用玉或石制做的打击乐器。笙和磬发出的声音和谐。

  • 戒三缄

    源见“三缄其口”。谓以慎言为戒。宋高登《西江月》词:“从来涉世戒三缄。只好随时饮啖。”

  • 激扬

    同“激浊扬清”。《晋书.康帝纪论》:“帝亦克俭于躬,庶能激扬流弊者也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.长沙》词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【词语激扬】   汉语大词典:激扬

  • 万言倚马

    源见“倚马才”。形容文思敏捷,为文顷刻而成。孙为霆《一枝花.题俞寿田姻丈重游泮水图》套曲:“休冷笑董仲舒三载下帷,早成就袁彦伯万言倚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