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开诚布公

开诚布公

指待人处事坦白公正,诚恳无私。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以来,一直担任丞相这一职务。《三国志·蜀志》《诸葛亮传》中评论他:诸葛亮作丞相,安抚百姓,向人民揭示仪礼,减少官吏的数量,依法办事。他待人坦诚,主持公正;那些为国效力并有功于国的,即使有私怨也要奖赏,违犯法令的即使是亲属也严惩不贷。认罪伏法的情节虽然严重也可宽恕,花言巧语掩饰罪过的要从重处罚。再细小的好事也要给以奖励,再细微的坏事也要处罚。……终于使国内的人都敬畏他,又都爱他。法制虽严而人们没有怨言。这是他用心公正而又教诲明白的结果啊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蜀书》《诸葛亮传》卷35第934页:“评曰: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……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文天祥《己末上皇帝书》:“宰相以其开诚布公之岁月,弊弊焉于调遣科隆之间,侍从近臣且日不暇相接矣。” 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上》:“今日第一义在皇上开诚布公,先豁疑关,公天下为好恶,合国人为用舍。” 茅盾《子夜》9:“我办事就爱个爽快,开诚布公和我商量,我也开诚布公。”


并列 敞开胸怀,以诚待人,坦白无私。语本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……开诚心,布公道”。李劼人《大波》:“今与父老子弟约:自得此电之日始,士农工商各安其业,勿生疑虑。其一切未决之事,春煊一至,即当进吾父老子弟于庭,~,共筹所以维持挽救之策。”△褒义,多用于人们交往,待人接物方面。→推心置腹 赤诚相待 ↔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。也作“推诚布公


解释开诚:敞开诚心。布公:宣示公正。指以诚相待,坦白无私

出处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论》:“诸葛亮之为相国也……开诚心,布公道;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,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,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。”

诸葛亮一生勤勤恳恳,为了治理蜀国和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。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在给他写的传记最后评论说:“诸葛亮作为相国,安抚百姓,明示礼法和规矩,规定官吏的权限和职责,听从君主的裁断,袒露诚心,推行公正。对于竭尽忠诚,有益于当世的人,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;对于违反法令、懒惰无礼的人,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惩罚;对于认罪并坦白真情的人,即使罪行严重也一定赦免;对于不说实话、巧言伪饰的人,即使罪行轻微也一定严惩。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好事,没有不奖赏的,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坏事,也没有不贬斥的。他对各项事务都很熟悉,能抓住其根本,能根据人的名声考察他的实质,瞧不起那些虚伪的人。最终使得蜀国全境之内,人人都敬畏爱戴他,刑法政令虽然严厉,但没有怨恨之人。这都是因为他心存公平,对该不该做的事规定得十分清楚的缘故。”

近义坦诚相待

反义钩心斗角

例句

你俩只要开诚布公地谈一谈,就可以消除误会。


【词语开诚布公】  成语:开诚布公汉语词典:开诚布公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驰草靡

    同“风行草靡”。唐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二:“燉煌公至盩厔,所过诸县及诸贼界,莫不风驰草靡,裹粮卷甲,唯命是从。”见“风行草靡”。唐·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2:“敦煌公至盩厔,所过诸县及诸贼界

  • 三人出眢井

    源见“景阳井”。指南朝陈后主与宠妃张贵妃、孔贵妃被隋军从躲藏的枯井里拖出。当亡国奴,羞辱之极。唐刘禹锡《三阁辞》:“三人出眢井,一身登槛车。

  • 煮白石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白石先生》:“白石先生者,中黄丈人弟子也,至彭祖时二千岁余矣。不肯修升天之道,但取不死而已,不失人间之乐。……初以居贫不能得药,乃养羊牧猪,十余年间约衣节用,置货万金,乃大买药服之。

  • 倒屣相迎

    亦作“倒屣而迎”,“倒屣迎宾”。匆忙迎接客人,以致鞋子都穿倒了。原意为对才学之士的尊敬;后则泛指对客人的尊重。王粲(177-217年),字仲宜,山阴高平(今山东邹县)人。汉魏之际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

  • 雕龙绣虎

    源见“雕龙”、“绣虎”。赞美人长于文辞。明屠隆《昙花记.本传开宗》:“身在清虚府,须不是当日雕龙绣虎。”并列 比喻写作诗文豪放雄健。明·王世贞《桑民怿》:“桑民怿才名噪一时,几有~之称,此卷为盛秋官书

  • 吟越

    源见“庄舄越吟”。指思乡。唐元稹《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》:“我病方吟越,君行已过湖。”

  • 檀卿沐猴

    《汉书.盖宽饶传》:“平恩侯许伯入第,丞相、御史、将军、中二千石皆贺,……酒酣乐作,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,为沐猴与狗斗,坐皆大笑。……”汉宣帝朝,平恩侯府第落成,群臣祝贺,长信少府檀长卿曾为猕猴舞献媚取

  • 木兰船

    同“木兰舟”。唐贾岛《和韩吏部泛南溪》:“木兰船共山人上,月映渡头零落云。”【词语木兰船】   汉语大词典:木兰船

  • 献替可否

    同“献可替否”。《明史.职官志一》:“中极殿大学士……掌献替可否,奉陈规诲。”见“献可替否”。《元史·陈颢传》:“臣愿得朝夕左右,~,庶少裨万一,亦以全臣愚忠。”【词语献替可否】  成语:献替可否汉语

  • 人柳蹁跹

    源见“汉柳三眠”。人柳,即柽柳。形容杨柳起伏舞动的情状。清钱谦益《呈云间诸好》诗:“仙桃方照灼,人柳正蹁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