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记洽闻
见“博闻强志”。
见“博闻强志”。
同“襦袴歌”。唐白居易《河北榷盐使检校刑部郎中裴弘泰可权知贝州刺史依前榷盐使制》:“今予命尔,煦而饫之;襦袴之谣,伫入吾耳。”
源见“东风吹马耳”。比喻充耳不闻、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。宋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之五:“青山自是绝世,无人谁与为容。说向市朝公子,何殊马耳东风。”见“耳边风”。宋·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》:“说向市朝公子
《三国志.王粲传》附《陈琳》:“琳避难冀州,袁绍使典文章。袁氏败,琳归太祖。太祖谓曰:‘卿昔为本初移书,但可罪状孤而已,恶恶止其身,何乃上及父祖邪?’琳谢罪,太祖爱其才而不咎……太祖并以琳、瑀为司空军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王夷甫(衍)容貌整丽,妙于谈玄,恒捉白玉柄麈尾,与手都无分别。”后以“麈尾清谈”指高雅谈论,多为空谈哲理。宋陆游《南堂杂兴》诗之四:“未忘麈尾清谈兴,常读蝇头细字书
同“鸡虫得失”。宋刘克庄《送张守秘丞》诗之二:“虫鸡一笑何须较,鱼鸟相疏恐被弹。”【词语虫鸡】 汉语大词典:虫鸡
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称赞射箭技艺精湛。唐李峤《弓》诗:“遥弯落雁影,虚引怯猿声。”
《庄子.让王》:“汤又让瞀光,曰:‘智者谋之,武者遂之,仁者居之,古之道也。吾子胡不立乎?’瞀光辞曰:‘废上,非义也;杀民,非仁也;人犯其难,我享其利,非廉也。吾闻之曰:“非其义者,不受其禄;无道之世
同“射虎”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》词:“今老矣,搔白首,过扬州……莫射南山虎,直觅富民侯。”
《晋书.王濬传》:“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。须臾又益一刀,濬惊觉,意甚恶之。主簿李毅再拜贺曰:‘三刀为州字,又益一刀,明府其临益州乎?’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,果迁濬为益州刺史。”王濬夜梦三刀,又益
同“季布千金诺”。唐许浑《寄献三川守刘公》诗:“长闻季氏千金诺,更望刘公一纸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