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心腹之患

心腹之患

原作“心腹之疾”,形容祸患不在外部,而是隐藏于内部要害部位的敌人。公元前484年,吴王夫差计划出师伐齐。越王句践听说后,亲率臣下至吴朝拜并向吴王及吴国大夫都送了厚礼。吴国君臣皆大欢喜,只有伍子胥非常害怕。说:‘句践是要把我们当作祭祀用的牺牲,现在的供养,是为了日后杀我们啊。”便向夫差进谏说:“越国对于我们吴国,是心腹之疾,两国地面相接,而他们又对我们怀有野心。他们对我们那样柔顺,只是达到他们目的的手段,我们不如早点下手消灭他们。打败了齐国,就象得到了一块石头地一样,没有用处。而我们不灭掉越国,越国却要灭掉我们啊”,吴王夫差不听。结果不到十来年,越国就灭掉了吴国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吴将伐齐,越子率其众朝焉。王及列士皆有馈赂。吴人皆喜,惟子胥惧,曰:‘是豢吴也夫!’谏曰:‘越在,我心腹之疾也。壤地同而有欲于我。夫其柔服,求济其欲也,不如早从事焉。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,无所用之。越不为沼,吴其泯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寇贼在外,四支之疾;内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 宋·辛弃疾《美芹十论·审势第一》:“我有三不足虑,彼有三无能为,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,是殆自保之不暇,何以谋人?”


偏正 心腹,比喻要害部位。患,祸患,祸害。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。语出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寇贼在外,四支之疾;内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君雄心想,既是要搬家了,了却汤家的~,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。”△贬义。多指隐藏在内部或威胁到要害部门的祸患。→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↔疥癣之疾


解释患:疾患,疾病。本义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后用来比喻严重的隐患。

出处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

春秋时期(公元前484年),吴国打算攻打齐国,越王勾践率领他的部属前来朝见,给吴王和吴国的大臣们都赠送了礼物。吴国君臣都非常高兴,只有伍子胥感到害怕,他说:“这是越国在豢养吴国啊!”于是他劝谏吴王说:“越国对于我们来说,是最严重的隐患。吴越两国土地相连,越国对我们心存贪欲。他们现在的这种柔顺服从,其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。不如早一点对他们动手。我们即使如愿以偿攻下齐国,也不过像获得了一块石质的田地,没有办法耕种。如果不把越国灭掉,让它变成我们的池塘,吴国就会灭亡。让医生除掉疾患,却说要留下一点,不要铲除干净,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。《尚书·盘庚》上说:‘如果有人毁坏礼法,不从上命,就铲除干净,不留后代,不让他们在这里留下叛逆的种子。’这就是商朝所以兴盛的原因。现在君王您的做法和这相反,打算用这种办法来求得称霸的大业,不是也太困难了吗?”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,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灭掉。

例句

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人类的心腹之患了。


【词语心腹之患】  成语:心腹之患汉语词典:心腹之患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栈之祸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一》:“章子之母,得罪其父,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。”后因以“马栈之祸”谓母被父害。清蒲松龄《羽士沈坚白传》:“幼遭人伦之变,其母被谗,几罹马栈之祸,君乃夜穿屋,救其母以遁。”【词语马栈之

  • 听人穿鼻

    听:听凭、任凭。穿鼻:牛鼻子穿上绳子,以便于牵引。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,听凭别人摆布。张弘策,字真简,范阳方城(今河南西南部,唐河上游)人,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,幼时一同嬉戏玩耍。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。

  • 误入桃源

    元代王子一所撰杂剧名,全名为《刘晨阮肇误入桃源》。晋刘晨、阮肇到天台山采药,路远迷返,肚饥时,偶望山上有熟桃,采之充饥,观山下溪流中流下一杯,知道已靠近人家,于是渡山出大溪,遇到两个仙女,邀至家中,共

  • 老鼠烧尾

    五代.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唐进士宇文翃,虽士族子,无文藻,酷爱上科。有女及笄,真国色也。……时窦璠年逾耳顺(注:指六十岁。《论语.为政》:“六十而耳顺。”),方谋继室,其兄谏议叵有气焰,能为人致

  • 一枝折寄

    源见“陆凯传情”。表示对朋友或情人的慰问和思念。前蜀毛文锡《鞓红》词:“一枝折寄,故人虽远,莫辄使、江南信断。”

  • 乙帐

    《汉书.西域传赞》:“于是广开上林……兴造甲乙之帐,络以随珠和璧,天子袭玉被、凭玉几而处其中。”颜师古注:“其数非一,以甲乙次第名之也。”《汉武故事》:“帷幕垂流苏,以琉璃珠玉,明月夜光,杂错天下珍宝

  • 列御风

    同“列子御风”。清赵执信《顺流下十八滩》诗:“我身列御风,舟子僚弄丸。”

  • 弄假成真

    宋邵雍《弄笔吟》:“弄假像真终是假,将勤补拙总输勤。”意本以假作真,后以“弄假成真”谓本是作假却变成真的。元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二折:“那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,那一个说亲的早做了藏头露尾。”兼语 本来

  • 履薄临深

    《诗.小雅.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后以“履薄临深”喻身处险境,戒慎恐惧之至。《旧唐书.张蕴古传》:“抚兹庶事,如履薄临深,战战栗栗,用周文小心。”见“临深履薄”。明·方孝孺《友筠轩

  • 潘花

    源见“河阳一县花”。赞誉地方治理得美好。宋梅尧臣《县署丛竹》诗:“陶柳应惭弱,潘花只竞红。”【词语潘花】   汉语大词典:潘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