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玉马朝周”。喻贤臣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品藻》引唐张祜曰:“虞韶九奏,非瑞马之至音;荆玉三投,伫良工之必鉴。”【词语瑞马】 汉语大词典:瑞马
源见“嫦娥窃药”。谓仙女思凡。明梅鼎祚《玉合记.义妒》:“柳姬差了,你就是仙女,也有个吹箫碧落,怕不做悔药青天。”
鸣:鸣叫。这里泛指有所抒发。 事物得不到原有的平静,就要有所抒发。 后多指人的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。语出唐.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
同“吹笙子晋”。清赵翼《题周茨观察老圃秋容图》诗:“公昔登科最少年,吹箫子晋 缑山仙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.书虚》:“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 太山,孔子东南望吴 阊门外有系白马,引颜渊指以示之,曰:‘若见阊门乎?’颜曰:‘见之。’孔子曰:‘门外何有?’曰:‘有如系练之状。’孔子抚其目而正之。
源见“墙东”。指隐居。清毛奇龄《平太翁初度》诗之二:“著书何必向函关,避世墙东也驻颜。”述补 隐居在市井贩夫中间。语出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逢萌》:“君公(王君公)遭乱独不去,侩牛自隐。时人谓之论曰:‘避
同“不痴不聋”。《古尊宿语录.大慧普觉禅师》:“绍兴二十八年:‘敢问大众,因甚不觉?岂不见道,不哑不聋,不做大家公。’”见“不痴不聋”。《古尊宿语录·大慧普觉禅师》:“绍兴二十八年‘敢问大众,因甚不觉
同“去猛虎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鲁恭驯雉,宋均去兽。”
源见“羊踏菜园”。戏称平日生活清苦,偶得荤腥美食。明 孙仁孺《东郭记.所识穷乏者得我与》:“便教俺那侍妾每准备着开筵,咱脏神儿敢梦羊,你兽人儿尽给鲜。”
《易.中孚》卷三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鹤在幽暗处鸣叫,幼鹤也跟着和鸣;我有好酒,和你一起分享。意在赞扬美好的友情。后人截取其义,称享有盛誉而又有德行的人为鹤鸣之士。南朝.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