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自郐无讥”。谓品评音乐而知国政。唐元稹《萧韶九成赋》:“故季札聆音而感深,宣尼忘味于耳盈。”
源见“萧规曹随”。指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。元 赵孟?《送史总管廉访江东》诗:“可能召父专前代,更有萧规俾后人。”
《礼记.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宋代朱熹《大学章句》:“致,推极也。知,犹识也。推极吾之知识,欲其所知无不尽也。格,至也。物,犹事也。穷至事物之理,欲其极处无不到也。”按照朱熹的
同“茧大如瓮”。元 谢宗可《咏物诗.纸帐》:“茧瓮有天春不老,瑶台无夜雪生香。”【词语茧瓮】 汉语大词典:茧瓮
晋潘岳《〈秋兴赋〉序》:“摄官承乏,猥厕朝列,夙兴晏寝,匪遑底宁。譬犹池鱼笼鸟,有江湖山薮之思。于是染翰操纸,慨然而赋。于时秋也,故以‘秋兴’名篇。”后以“潘安秋兴”喻指赏秋的兴致和咏秋的才情。唐李端
《论语.灵卫公》:“子曰:‘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!’”何晏集解:“滥,溢也。君子固亦有穷时,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。”后因以“斯滥”谓不自检束,胡作非为。晋陶潜《有会而作》诗:“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
源见“弓旌”。指征聘贤士。唐张说《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》:“父淳感盘桓利贞,弓招莫进。”宋陆游《书怀》诗:“心乐箪瓢同鼎食,身安山泽谢弓招。”【词语弓招】 汉语大词典:弓招
《南史.王僧孺传》:“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,刻烛为诗,四韵者则刻一寸,以此为率。(萧)文琰曰:‘顿烧一寸烛,而成四韵诗,何难之有。’乃与令楷、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,响灭则诗成,皆可观览。”刻烛赋诗,打钵
同“中目”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荣归燕喜》:“曾中雀金屏,你是个入彀英雄爱先逞。”
晋皇甫谧《帝王世纪.周》:“昭王在位五十一年,以德衰南征,及济于汉,楚人恶之,乃以胶船进王。王御船至中流,胶液船解,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。”后以“胶船”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