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

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

慢藏:收藏不慎。诲:教唆,诱导。冶:过分的打扮。 对财物保管不慎,无异于引诱偷盗;过分的装饰打扮,无异于引诱淫行。 意谓祸由自招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孔颖达疏:“若慢藏财物,守掌不谨,则教诲于盗者,使来取此物;女子妖冶其容,身不精悫,是教诲淫者,使来淫己也。”明.周清源《西湖二集.韩晋公人奁两赠》:“惹得人起贪图之念,连性命也都送在他手里,所以道: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明.天然痴叟《石点头.王孺人离合团鱼梦》:“这段离而复合之事,一则是卖饼妻子貌美,又近了王府,终日在门前卖俏,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,合该有此变故。”鲁迅《坟.坚壁清野主义》:“古圣人所教的‘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’,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,是应该坚壁清野的。”也单引 ① 〔慢藏诲盗〕。《旧五代史.晋书.桑维翰传》:“即今主帅赴阙,军府无人,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,恐非勇夫重闭之意,愿回深虑,免起奸谋。”《古今小说.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“自古道:‘慢藏诲盗’,只为这三十万钱带来带去,露了小人眼目,惹起贪心,就结伙做出这事来。”


其他 慢藏,懒于收藏财物。诲,教唆,诱导。冶,过分的打扮。本指财物收藏不好,等于引诱人来偷盗,打扮过分妖艳,就等于引诱人的淫行。今比喻自招祸害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:“~。”明·周清源《西湖二集·韩晋公人奁两赠》:“……惹得人起贪图之恋,连性命也都送在他手里,所以道:‘~。’”△用于比喻人的言行举止。→咎由自取。也作“慢藏诲盗”。


【词语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】  成语: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牛师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。明高启《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》诗:“我闻此中可度难,玉枕秘记传自青牛师。”【词语青牛师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牛师

  • 击筑

    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载:荆轲赴秦行刺秦王,燕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“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上,既祖,取道。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为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

  • 甘橘为奴

    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谓植果树增加收入。宋李清照《瑞鹧鸪.双银杏》词:“风韵雍容未甚都,尊前甘橘可为奴。”按,此以甘橘比银杏。

  • 咸阳兄弟

    指汉代咸阳的茅盈与其弟茅固、茅衷。传说茅兄弟三人在句曲山修道成仙。人称三茅君。句曲山,因此又叫三茅山或茅山。梁代陶弘景也曾隐居此山。【出典】:《梁书》卷51《处士·陶弘景传》742页:“(弘景)于是止

  • 黍离之悲

    同“黍离愁”。北魏杨衒之《〈洛阳伽蓝记〉序》:“黍离之悲,信哉周室!”见“黍离麦秀”。宋·姜夔《扬州慢序》:“千岩老人以为有~也。”【词语黍离之悲】  成语:黍离之悲汉语大词典:黍离之悲

  • 汉相小车

    《汉书.车千秋传》:“千秋年老,上优之,朝见得乘小车入宫殿中,故因号曰车丞相。”汉.车千秋本姓田。江充谮害卫太子,他曾为太子鸣不平,受到汉武帝的赏识提拔。汉昭帝时,因为年老体衰,受到照顾,恩准他可以乘

  • 典学

    《书.说命下》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孔颖达疏:“念终念始,常在于学。”原是傅说勉励高宗学习之语。后因以“典学”称帝王、皇子致力于学。唐韩愈《顺宗实录二》:“广陵王某,孝友温恭,慈仁忠恕……讲求典学,礼必

  • 阳台一片云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喻指所欢爱的人。唐骆宾王《忆蜀地佳人》诗:“莫怪常有千行泪,只为阳台一片云。”

  • 天堕忧

    同“杞人忧天”。清黄遵宪《伦敦大雾行》:“乌知都城不见日,人人反抱天堕忧。”

  • 尤物移人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有尤物,足以移人。”后以“尤物移人”谓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高帝非天人欤!能决意于太公、吕后,而不能决意于戚夫人,杯羹可分,则笑嫚自若,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