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扑朔迷离

扑朔迷离

乐府诗集.木兰诗之一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扑朔,兔脚毛蓬松;迷离,指兔眼睛眯缝。在兔齐跑时即难辨其雌雄。一说,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。后以“扑朔迷离”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不易看清真相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无题诗》:“钩辀格磔浑难语,扑朔迷离两不真。”王蒙《歌神》:“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,却唤起了我的希望。”


并列 扑朔,四脚搔爬。迷离,两眼眯缝。原指扑朔的雄兔、迷离的雌兔在地上跑时就难辨雄雌。现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真相难明。语本《乐府诗·木兰辞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这~的说法,更增加两人关系的暖昧性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不易一下弄清楚的事情。→变幻莫测↔一目了然。 也作“迷离扑朔”。


解释扑朔:指雄兔脚毛蓬松。迷离:指雌兔眼睛眯缝。雌雄兔子本来各有不同的特征,但在奔跑时却难辨其雌雄。也有人认为,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,或兔子奔跑迅速貌。后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不易看清真相。

出处《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”

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,当时北方以游牧为生的柔然国不断南侵,北魏被迫不断征兵进行防卫和征伐。在征兵的名册中,花木兰的父亲名列其中,但是父亲年事已高,而弟弟年又太幼,木兰只得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。她早晨告别爹娘,随军开拔,晚上就住在了黄河岸边。在苍茫的暮色中,在黄河的轰鸣和战马的嘶叫中,木兰做好了奋战报国的准备。随后的十年中,花木兰身经百战,喋血疆场,取得了无数的战功。战后皇帝想要赏赐她,封她为官,但她拒绝了赏赐,也不愿为官,在战友的陪伴下回到了故乡。令人惊叹的是,十年来生死与共的战友直到这时才知道,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原来是个女儿身。《木兰诗》的作者由衷地感叹道:雄兔脚毛蓬松,雌兔眼睛眯缝,但两只兔子趴在地上奔跑时,又怎能辨别出雌雄呢?

近义错综复杂

例句

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,却唤起了我的希望。


【词语扑朔迷离】  成语:扑朔迷离汉语词典:扑朔迷离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君绣被

    同“鄂君被”。宋钱惟演《无题》诗:“鄂君绣被朝犹掩,荀令熏炉冷自香。”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襄成君始封之日,衣翠衣,带玉剑,履缟舄,立于流水之上,大夫拥钟锤县,令执桴号令,呼‘谁渡王者于

  • 鹊巢鸠占

    同“鹊巢鸠居”。清蒋士铨《第二碑.题坊》:“验先朝牒状,红泥出印床,无奈鹊巢鸠占,不认关防。”见 “鹊巢鸠居”。清·朱㿥《翡翠园·谋房》:“~计偏迂,虎威狐假情难恕。”【词语鹊巢鸠占】

  • 授室

    《礼记.郊特性》:“舅姑降自西阶,妇降自阼阶,授之室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舅姑从宾阶而下,妇从主阶而降,是示授室与妇之义也。”本谓把家事交给新妇。后因以“授室”指娶妻。宋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此儿长大,鄙

  • 京尘

    同“京洛尘”。唐孟郊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》诗:“江调难再得,京尘徒满躬。”【词语京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京尘

  • 豢狙

    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养猴。借指掌管百姓。古直《杂感寄楚伧一厂》诗之三:“欢娱不信来擒虎,喜怒依然学豢狙。”

  • 齿牙余论

    齿牙:指嘴巴。余论:多说的话。多说几句微薄的赞许的话。多指前辈对后辈的关怀,鼓励。谢朓(464-499年),字玄晖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少好学,以文辞清丽著称。长于五言诗,描写自然景物细致逼真,

  • 养虎留患

    比喻放纵敌人,留下后患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: 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养虎留患耶? ” 参见:○养虎遗患见“养虎遗患”。《东周列国志》56回: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~耶?”【词语养虎留患】  成语:

  • 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

    恶( ㄨˋ wù )恶( ㄜˋ è ):憎恨坏人坏事。 憎恨坏人坏事,只限于干坏事的当事人,褒扬好人好事,连带其子孙也受优待。语出《公羊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”《后汉书.杨

  • 鸣犊叹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既不得用于卫,将西见赵简子。至于河而闻窦鸣犊、舜华之死也,临河而叹曰:‘美哉水,洋洋乎!丘之不济此,命也夫!’”后因以“鸣犊叹”指对被害贤者的哀叹。严复《戊戌八月感事》诗:“

  • 魄兆

    《国语.晋语三》:“公子重耳其入乎,其魄兆于民矣。”韦昭注:“魄,形也。兆,见也。”后因以“魄兆”指征兆,先兆。《三国志.马良传》:“尊兄应期赞世,配业光国,魄兆见矣。”【词语魄兆】   汉语大词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