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典指蔺(lìn躏)相如顾全大局而忍让及廉颇坦诚认错赔罪的故事。后以此典比喻顾全大局,忍让小忿;或向人认错,请求宽恕,不计嫌怨。蔺相如,赵国(都邯郸,今河北邯郸)人,曾是宦官头目缪(miào庙)贤的家
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,其在三司,深厌干请者,虽不能从,然不欲峻拒之,每温颜强笑以遣之。尝谓人曰:‘作三司使数年,强笑多矣,直笑得面似靴皮。’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,然皆服其德量也。
指孔子只看子羽相貌丑陋,没有正确认识他的为人。后以此典形容仅根据对方外貌来认定人,就要出差错。子羽(前512年——?),复姓澹(Tán谈)台,名灭明,字子羽。鲁国武城(今山东费城)人。孔子学生,春秋末
东汉.赵岐《三辅决录》卷一:“孙晨字元公,家贫不仕,居社城中,织箕为业。明诗书,为郡功曹。冬月无被,有藁一束,暮卧其中,旦收之。”(据《二酉堂丛书》本)东汉.孙晨虽身为名士,却只在郡中作一功曹小吏,因
指范蠡助越复国,功成身退,乘小船而去。后以此典比喻功成身退,不恋官位;或比喻隐居江湖,另走经营新途。 范蠡(lǐ理),字少伯。楚国宛(yuān冤,今河南南阳)人。春秋末年越国大夫(中央要职和顾问),越
同“王祥贻佩刀”。唐许浑《李定言自殿院衔命归阙拜员外郎迁右史因寄》诗:“吴中旧侣君先贵,曾忆王祥与佩刀。”
同“一定不易”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、浊、阴、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《老残游记》十回:“然究竟半个明的,半个暗的,是一定不移的道
独自学习不与朋友切磋,就会学识浅薄,见闻不广。语出《礼记.学记》: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唐.刘知几《史通.探赜》:“以为自反袂拭面,称吾道穷,然后追论五始,定名三叛。此岂非独学无友,孤陋寡闻之
源见“华亭鹤唳”。比喻仕途艰难,无人援助。严复《送沈涛园备兵淮扬》诗:“垂涕为君通一语,华亭千载鹤孤飞。”
同“狐鸣鱼书”。清唐孙华《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》诗:“腹书竞伏狐鸣火,手蔗频惊鹤唳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