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晓经术。《汉书.平当传》:“以明经为博士。”唐代科举制度中有明经科,主要考试经义。《新唐书.选举志》记唐代取士之科,有明经:“而明经之别,有五经,有三经,有二经,有学究一经,有三礼,有三传,有史科。
源见“仲蔚蓬蒿”。指贫士家园。衡门,横木为门。指简陋的房屋。唐岑参《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》诗:“若访张仲蔚,衡门满蒿莱。”
同“目无馀子”。刘泽湘《过西山辟支生墓》诗:“胸有千秋梦日边,目空馀子超尘表。”
汉王充《论衡.书虚》:“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 太山,孔子东南望吴 阊门外有系白马,引颜渊指以示之,曰:‘若见阊门乎?’颜曰:‘见之。’孔子曰:‘门外何有?’曰:‘有如系练之状。’孔子抚其目而正之。
《易.晋》:“晋,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后以“晋接”称接见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.合鎞》:“晋接才休,雨余暮春,闺阁且欢娱。”【词语晋接】 汉语大词典:晋接
身子虽不动,而心神己经离散。《庄子.人间世》:“瞻彼阕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夫且不止,是之谓坐驰。”成玄英疏:“苟不形同槁木,心若死灰,则虽容仪端拱,而精神弛鹜,是谓形坐而心弛者也。”阕:空虚。止止
尊:通“遵”。高明:高超明智。光大:广大,宽宏。 遵从自己之所闻,就高超明智,实行自己之所知,就广博宽宏。 表示治学要有本有据。语出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董仲舒对策:“曾子曰:‘尊其所闻则高明矣,行其
索米:讨饭吃。汉代东方朔初到长安,在公车署待诏,俸禄微薄,也没有机会和汉武帝见面。有一次他故意耍弄汉武帝身边赶马驾车的侏儒,以求得汉武帝的召见。汉武帝责问东方朔为什么欺骗并恐吓侏儒?东方朔回答说:“侏
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指怀才不遇的失意伤叹。唐李咸用《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》诗:“谁听宁戚敲牛角,月落星稀一曲歌。”
《诗.小雅.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”郑玄笺:“水鸟,而今在原,失其常处,则飞则鸣,求其类,天性也。犹兄弟之于急难。”脊令,也写作“鹡鸰”。后因以“鹡鸰在原”为兄弟友爱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