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推衿送抱

推衿送抱

衿(jīn今):衣襟。也作“推襟送抱”。推心置腹之意。这是张充写给王俭信中的一句话。张充字延符,吴郡(今江苏苏州一带)人。官至散骑常侍、金紫光禄大夫。张充少时好逸恶劳,牵狗、驾鹰专事田猎,由于父亲的教诲,三十岁时改掉恶习,奋发读书,加强了品德的培养。对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都有专门研究,终成知名学者。以抚军行参军起家,后迁太子舍人、尚书殿中郎、武陵王友。其时尚书令王俭当朝用事,武帝很信赖他。武帝曾想让张充的父亲张绪为尚书仆射,征求王俭的意见,王俭以张绪诸子多薄行为由,建议武帝要慎重其事,因而武帝没有选拔张绪。张充闻此事,十分生气,于是上书王俭进行论辩,信中颇带锋芒,他说:“古往今来,人各有志,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各种各样的;人生百年,升降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。因此,圆形的东西容易行动,方正的东西易于停止,这是器物的作用不同;金的性质坚硬,水的本质柔软,这是事物的性质有别。善于掌握事物性质的人,不能违反金、水的本性而做事;善于制做或使用器物的人,不能混淆方、圆器物的不同作用。言外之意就是:选拔人才的人也应不拘一格,怎能因一时一事来决定可否呢?在信的最后张充又说:世上的人都认为我为人放荡,那其中原因我怎能跟他们说得清楚呢?我可以与之披肝沥胆,叙述平生、推心置腹的人,大概只有您尚书令一人罢了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21《张充传》328、329、330页:“充闻而愠(yùn运,怒),因与俭书曰:‘……从横万古,动默之路多端;纷纶百年,升降之途不一。故以圆行方止,器之异也;金刚水柔,性之别也。善御性者,不违金水之质;善为器者,不易方圆之用。……然举世皆谓充为狂,充亦何能与诸君道之哉?是以披闻见,扫心胸,述平生,论语默,所以通梦交魂,推衿送抱者,其惟丈人而已。’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抟风九万

    同“抟翼万里”。唐方干《寄于少监》诗:“蹑履三千皆后学,抟风九万即前程。”

  • 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

    疾:强。 顺着风呼喊,声音并未加强,但听得更清楚。 比喻有所凭藉,效果自异。语出《荀子.劝学》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”《史记.游侠列传.序》:“此如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,其势激也。”

  • 暨罗女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指西施。相传西施生于诸暨市的苎萝村,故称。唐李商隐《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》:“亦若暨罗女,平旦妆颜容。”【词语暨罗女】   汉语大词典:暨罗女

  • 犀颅玉颊

    源见“犀顶龟文”。额角骨突出如犀,脸颊洁白如玉。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。宋苏轼《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唐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》之四:“空使犀颅玉颊,长怀髯舅凄然。”并列 额角骨突出如犀,脸颊白晰

  • 不识庐山真面目

    宋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庐山云雾甚多,常年围绕山峰,不易看清。宋诗人苏轼抓住这一特点咏吟庐山的独特景色。后遂用为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

  • 王粲滞荆州

    源见“王粲登楼”。指士不得志,久滞异乡。唐权德舆《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》诗:“共嗟王粲滞荆州,才子为郎忆旧游。”

  • 暮鼓朝钟

    同“暮鼓晨钟”。宋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诗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见“晨钟暮鼓”。宋·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~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【词语暮鼓朝钟】  成语:暮鼓朝钟汉语大词典:暮鼓

  • 燕台得骏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比喻招揽到贤才。清 孙弘祖《答沈甥君善》:“知甥已南还,燕台得骏,复失之于我君善耶!”

  • 东西二府

    宋代中央行政机构的中书省和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,合称“东西二府”。《宋史.职官志》:“枢密本兵,与中书对掌机务,号东西二府。”【词语东西二府】  成语:东西二府汉语大词典:东西二府

  • 田家紫荆

    同“田氏紫荆”。清唐孙华《哭大兄允中》诗:“白头兄弟相依切,零落田家旧紫荆。”【典源】 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九引周景式《孝子传》曰:“古有兄弟,忽欲分异。出门见三荆同株,接叶连阴,叹曰:‘木犹欣聚,况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