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掩耳盗铃

掩耳盗铃

比喻自欺欺人。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,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。想背走他,钟大背不动。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,谁知一锤下去,响声大作。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,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。

【出典】:

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矣!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9回:“贾政也掌不住笑了。因说道,那怕再念三十本《诗经》,也是掩耳盗铃,哄人而已。”


连动 捂住耳朵去偷铃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怳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《红楼梦》9回:“那怕再念三十本《诗经》,也是~、哄人而已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想方设法掩盖掩盖不了的事。→自欺欺人。也作“塞耳盗钟”、“掩耳盗钟”、“掩耳偷铃”。


解释掩:捂。盗:偷盗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

出处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。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(yǎn,遮蔽,掩盖)其耳。”

春秋时,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,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。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,打算背着它跑掉。但是钟太大背不动,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,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。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,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,以为自己听不见,别人也就听不见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的这个故事,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,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。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,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。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,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?

近义自欺欺人

例句

这种自欺欺人、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!


【词语掩耳盗铃】  成语:掩耳盗铃汉语词典:掩耳盗铃

猜你喜欢

  • 郭开金

    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谓奸佞贿赂作梗,陷害忠良。周昙《咏史诗.郭开》:“秦袭邯郸岁月深,何人沾赠郭开金。廉颇还国李牧在,安得赵王为尔擒。”

  • 自怨自艾

    痛悔自己的过失,决心改过自新。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。”艾( ㄧˋ yì 义):刈草,比喻割断既往,悔过自薪。并列 艾,割草,比喻治理,改正。悔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。自悔自恨。语

  • 北郭贫

    参见:北郭骚

  • 一佛出世,二佛升天

    同“一佛出世,二佛生天”。《醒世恒言.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〔李清〕直等得一佛出世,二佛升天,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。”侯枫《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彭湃》:“陈月波、马剑郎只好把气出在那两个卫兵的身上

  • 巢繇不买山

    同“巢由不买山”。清阎尔梅《村居》诗:“邴 管曾浮海,巢 繇不买山。”繇,通“由”,指许由。

  • 流觞曲水

    《世说新语.企羡》:“王右军得人以《兰亭集序》方《金谷诗序》”梁.刘孝标注引王羲之《临河叙》:“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”南朝梁.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

  • 五湖四海

    泛指四面八方,全国各地。唐代吕岩《绝句》诗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邀游。大千世界须臾至,石烂松枯经几秋。”并列 指全国各地。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韦皋延赏》:“外面人说官人有~之襟怀,经天纬地之才略

  • 辟谷封留

    源见“留侯慕赤松”。谓避祸远害,辞封退隐。明武宗《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》:“受爵能让,怀辞金蹈海之风;成功不居,从辟谷封留之请。”【词语辟谷封留】  成语:辟谷封留汉语大词典:辟谷封留

  • 渭水钓

    同“渭滨垂钓”。元 卢旦《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唐》诗:“既卜渭水钓,又起傅岩筑。”【词语渭水钓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水钓

  • 不他

    源见“柏舟”。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。《聊斋志异.土偶》:“沂水 马姓者,娶妻王氏,琴瑟甚敦。马早逝。王父母欲夺其志,王矢不他。”又《青娥》:“女阴使人婉致生母,且矢之以不他,其词悲切。”【词语不他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