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杀风景

杀风景

唐.李商隐《杂纂》卷上记载:“花间喝道,看花泪下,苔上铺席,斫却垂杨,花下暴裩,游春重载,石筍系马,月下把火,妓筵说俗事,果园种菜,背山起楼,花架下养鸡鸭,对花啜茶,煮鹤烧琴”为“杀风景之事”。原指有损美景,败人雅兴之举。后泛指一些令人扫兴、不悦的遭遇。鲁迅《花边文学.安贫乐道法》:“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,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。”


述宾 破坏美好景物。比喻败坏兴致。唐·李商隐《杂纂》卷上记载:“花间喝道,看花泪下,苔上铺席,斫却垂杨,花下晒裈,游春重载,石笋系马,月下把火,妓筵说俗事,果园种菜,背山起楼,花架下养鸡鸭为‘杀风景之事’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赏花韵事步月雅人,奈何与小人较量,致~?”△贬义。用于在兴高采烈场合,发生伤损美景事,使人扫兴。→大杀风景大煞风景 ↔兴致勃勃。 也作“煞风景”。


风景就是风光、景色。“杀风景”是什么意思呢? 风景能 “杀”吗?

“杀”,在这里指的是灭杀、毁损之意。风景被灭杀、毁坏了,人也就感觉了无生趣了。因此,“杀风景”就是毁损景物、败人兴致的意思。

那么,哪些情形谓之 “杀风景”呢?

唐·李商隐 《杂纂》卷上有详细记载,大凡清泉濯足、花上晒裈、背山起楼、焚琴煮鹤、对花啜茶、松下喝道、斫却垂柳、月下把火,等等,都称之为 “杀风景”。总之,凡与当时场景不协调者,大约皆可算作 “杀风景”之事。比如,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山本初枝》中写道: “龙华的桃花虽已开,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,大杀风景,游人似乎也少了。”

宋·蔡绦 ( tāo) 《西清诗话》记载说: “晏元献……有 ‘未向人间杀风景’句。”自此 “杀风景”之语颇著于世。


【词语杀风景】  成语:杀风景汉语词典:杀风景

猜你喜欢

  • 孔雀屏开

    源见“锦屏射雀”。指择婿待嫁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议婚》:“孔雀屏开烛影红,会看佳婿近乘龙。”【词语孔雀屏开】   汉语大词典:孔雀屏开

  • 披毛求瑕

    同“吹毛求疵”。《北史.崔浩传》:“是以妄张贱势,披毛求瑕,冀得肆心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《北史·崔浩传》:“是以妄张贼势,~,冀得肆心。”【词语披毛求瑕】  成语:披毛求瑕汉语大词典:披毛求瑕

  • 扇以仁风

    源见“奉扬仁风”。谓施行仁政。唐元稹《对养鸡猪判》:“扇以仁风,阜财为急;教之畜扰,利俗则多。”

  • 衣带一江

    源见“一衣带水”。形容江水极其狭窄,不足为阻。宋文及翁《贺新郎.游西湖有感》词:“国事如今谁倚仗?衣带一江而已。”偏正 像衣带那样宽的一条江。宋·文及翁《贺新凉·游西湖有感》:“国事如今谁倚仗,~而已

  • 满地横流

    源见“沧海横流”。比喻时世动乱不安。清 丘逢甲《兰西将去潮》诗之四:“熏天宝气功名贱,满地横流进路难。文士岂宜逢世乱,高官原不称儒酸。”

  • 赐骸骨

    源见“乞骸骨”。谓赐还骸骨归葬故里。古代官吏请求皇上批准退休的婉词。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为之。愿赐骸骨归卒伍。”《明史.刘之纶传》:“乞削臣今官,赐骸骨。”【词语赐骸骨】   汉

  • 羝乳乃得归

    其他 羝,公羊。引申为永远不能归返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匈奴徙武北海无人处,使牧羝,羝乳乃得归。”△用于回返方面。也作“羝乳得归”。

  • 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

    见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。

  • 西门洒泪

    同“西州泪”。宋张炎《声声慢.中吴感旧》词:“漫叹息,向西门洒泪,不忍徘徊。”

  • 张高盖

    源见“黄霸治郡”。称颂地方官政绩卓著,地位显赫。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》诗:“啸傲张高盖,从容接短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