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束缊请火

束缊请火

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第三章:“……臣里妇与里母相善。妇见疑盗肉,其姑(婆母)去之,恨而告于里母,里母曰:‘安(徐,慢)行。今令姑呼汝。’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,曰:‘吾犬争肉相杀,请火治之。’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。故里母非谈说之士,束蕴请火,非还妇之道也,然物有所感,事有适可。……”又见《汉书.蒯通传》。

有人请匮生向曹相国(曹参)求情,荐举齐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。这个“束蕴请火”的故事便是为说情、推荐所作的比喻。

“束缊请火”,本指把枲麻(不结籽的大麻)束成引火之物,向邻家讨火点燃。后因这个故事中,“束缊请火”之举,收到了感喻去妇之家,使去妇得以返还的效果,故后常以比喻推荐、说情,求助于人。唐.李德裕《积薪赋》:“时束缊以请火,访蓬茨于善邻。”(见《会昌一品集》别集一)


偏正 束缊,搓麻绳为引火物;请火,向邻家讨火点燃。比喻有求于人。语出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臣之里妇,与里之诸母相善也。里妇夜亡肉,姑以为盗,怒而逐之。妇晨去,过所善诸母,语以事而谢之。里母曰:‘女安行,我今令而家追女矣。’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,曰:‘昨暮夜,犬得肉,争斗相杀,请火治之。’亡肉家遽追呼其妇。”唐·李德裕《积薪赋》:“时束缊以请火,访蓬茨于善邻。”△多用于借故求助于人。→借鸡生蛋↔自强不息。 也作“束缊还妇”、“束缊举火”、“束缊乞火”、“束蕴乞火”、“束蕴请火”。


【词语束缊请火】  成语:束缊请火汉语词典:束缊请火

猜你喜欢

  • 池塘草梦

    源见“梦惠连”。谓创作有神来之笔。元黄庚《凉夜即事》诗:“小蛮问我诗未成,诗在池塘草梦中。”

  • 北叟

    源见“塞翁失马”。指塞翁。《后汉书.蔡邕传论》:“资《同人》之先号,得北叟之后福。”【词语北叟】   汉语大词典:北叟

  • 无弦木

    同“无弦琴”。木,代指琴。宋黄庭坚《次韵高子勉》之八:“三尺无弦木,期君发至音。”

  • 牛衣弊

    源见“牛衣对泣”。形容极端贫困。唐罗隐《寄袁皓侍郎》诗:“我寝牛衣弊,君居豸角危。”

  • 三良殉穆

    同“三良殉秦”。元王虎臣《阮受益所藏古砚篆文有羽阳千岁盖秦穆公宫瓦也》诗:“孟明骨化蹇叔死,三良殉穆 秦民悲。”

  • 会稽鸡

    《世说新语.政事》:‘贺太傅作吴郡,初不出门,吴中诸强族轻之,乃题府门云:‘会稽鸡,不能啼。’贺闻,故出行,至门反顾,索笔足之曰:‘不可啼,杀吴儿。’”三国时,吴会稽人贺邵为吴郡太守,刚到任时,终日不

  • 附郭二顷

    同“负郭田”。明姚夔《送陈少卿致仕还乡居西湖》诗:“附郭二顷歌年丰,瓮头酒熟呼邻翁。”

  • 澹泊明志

    《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,非慈厚无以怀众,非平正无以制断。”三国 蜀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  • 披鹤氅

    源见“王恭鹤氅”。形容姿仪如神仙。宋苏轼《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.竹阁见忆》:“柏堂南畔竹如云,此阁何人是主人。但遣先生披鹤氅,不须更画乐天真。”

  • 吊沉湘

    同“吊屈”。唐罗隐《郴江迁客》诗:“归时有诗赋,一为吊沉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