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梁上君子

梁上君子

比喻窃贼。陈寔(104-187年),字仲弓,颖川许(今河南许昌)人。少仕州郡,为官清廉,为党人领袖,党锢祸起,就逮,后遇赦得出,终老于家。乡居之时,因为逢荒年,有小偷夜入陈家,躲在房梁上。陈寔见后,不露声色地穿整好衣服,招集家里的子孙们,很严肃地训示说:“一个人不可不自勉,作坏事的人,开始不一定坏,只因为渐渐染上了坏习惯才走到这般地步,我说的就是蹲在梁上的那位君子。”小偷听了大惊,只得跳下来向陈寔叩头请罪。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:“我看你的相貌不象是个坏人,应当改邪归正。”叫家人赠他绢布两匹。从此全县未再发生盗窃事件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2第2067页《陈寔传》: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。’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。寔徐譬之曰:‘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,然此当由贫困。’令遗绢二匹。自是一县无复盗窃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10:“近日颇多贼,两夜皆来入吾室。吾近护卫王葬,得数千缗,略已散去,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。”


偏正 躲在屋梁上的先生。称窃贼。语出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不自勉,不善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,梁上君子者是矣。’”后也比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不切实际的人。毛泽东《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》:“我说,这些人叫‘~’。他在那个梁上飞,他要回去,那边空了,那几张皮没有了,老家回不去了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盗贼。→穿窬之盗 ↔正人君子


众所周知,“梁上君子”指小偷、窃贼。这是一种借代的说法。但,为什么说是 “梁上”的 “君子”呢? 这个 “雅号”缘于汉代陈寔的故事。

陈寔,东汉许州人,曾为汉桓帝的太丘长。他清正廉洁,十分注重个人修养。有天夜里,一个窃贼潜入家中,爬到屋梁上躲了起来。陈寔暗地里察觉到了,他并未大声喊叫 “抓贼”,而是自己起来穿戴好了以后,打扫清理,把子孙们都叫了起来,很严肃地教育道: “人不可不自勉,不善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,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: 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,一旦染上恶习就难办了。坏人未必生来就坏,像梁上的这位君子,未必生来就是这样的啊! 躲在梁上的窃贼一听, “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 ( qǐsǎnɡ,跪拜) 归罪”。事见 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。

梁上君子”后世便成为盗贼的代称。


【词语梁上君子】  成语:梁上君子汉语词典:梁上君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叔痴

    同“湛痴”。唐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》:“仆御嫌夫懦,孩童笑叔痴。”

  • 王乔术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术。元 白云山翁《水调歌头.兀颜分宪至邑秦和前题》词:“安得王乔术,飞舄颇通元。”

  • 夏康中兴

    《左传.襄公四年》:“(魏绛)对曰:‘昔有夏之方衰也,后羿自鉏迁于穷石,因夏民以代夏政……浞因羿室,生浇及豷,恃其谗慝作伪而不德于民……靡自有鬲氏,收二国之烬,以灭浞而立少康。少康灭浇于过,后杼灭豷于

  • 洛下书生咏

    同“洛生咏”。柳亚子《自题磨剑室诗词后》诗:“只惭洛下书生咏,洒泪新亭又一时。”

  • 延陵剑

    源见“季札挂剑”。谓季札挂剑,不忘故旧。唐李白《送鞠十少府》诗:“我有延陵剑,君无陆贾金。”【词语延陵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延陵剑

  • 纳沟之痛

    源见“纳隍之志”。指痛惜人民的疾苦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处士耿楚控先生定理》:“伊尹之觉,非闻见知解之觉也,即其若挞之耻,纳沟之痛,此其觉也。”

  • 什袭珍藏

    源见“燕石妄珍”。谓妥善而郑重地收藏珍贵物品。什,十。宋张守《跋〈唐千文帖〉》:“此书无一字刓缺,当与夏璜赵璧,什袭珍藏。”见“什袭而藏”。《东周列国志》96回:“此真和氏之璧也……今日无意中落于君手

  • 石尉望尘

    源见“望尘而拜”。借指仰慕。石尉,指石崇。宋石孝友《玉楼春.冬日上江西漕鲁大卿》词:“愿倾石尉望尘心,来献鲁侯难老颂。”

  • 弹贡氏冠

    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谓受到知遇,喜欲出仕。唐许浑《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》诗:“何人更结王生袜,此客虚弹贡氏冠。”明周履靖《秋日园居拟次皮陆临顿里倡和》之七:“谁结王生袜,羞弹贡氏冠。”

  • 凤皇来仪

    同“凤凰来仪”。晋成公绥《啸赋》:“百兽率舞而抃足,凤皇来仪而拊翼。”见“凤凰来仪”。《警世通言》卷1:“此琴乃伏羲氏所琢,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。~……令人伐之。”【词语凤皇来仪】  成语:凤皇来仪汉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