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,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。他说,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,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【例句】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:
元秦简夫《古今杂剧.东堂老》:“便好道,恭敬不如从命,他是个有病的人,我依着他则便了。”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二本三折:“先生休作谦,夫人专意等。常言道‘恭敬不如从命’,休使得梅香再来请。”意谓恭敬谦逊
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指献玉的卞和。借指中谗被诬之士。唐陈子昂《观荆玉篇》:“勿信玉工言,徒悲荆国人。”
源见“换鹅书”。美称白鹅。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,因以“右军”为其代称。唐孟浩然《宴荣二山池》诗:“枥嘶支遁马,池养右军鹅。”
比喻上官糊涂失职,听任下属舞弊为奸。见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的记载。原为“猫鼠同处”,后引伸为“猫鼠同眠”。【出典】:《新唐书》卷34《五行志一》882页:“龙朔元年十一月,洛州猫鼠同处。鼠隐伏象盗窃,猫
《左传.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郑伯享赵孟于垂陇,子展、伯有、子西、子产、子大叔、二子石从,赵孟曰:‘七子从君,以宠武也。请皆赋以卒君贶,武亦以观七子之志’……”郑简公在郑地垂陇设宴招待晋国使臣赵武,由大夫
同“典鹔鹴裘”。唐李白《怨歌行》:“鹔鹴换美酒,舞衣罢雕龙。”
唐.韩愈《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》诗:“高揖群公谢名誉,远追甫白感至诚。”唐代著名诗人杜甫、李白,并称为“甫白”,为后世诗文常用以代称李白和杜甫。宋.王安石《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》:“可但风流追
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不及十年,原叔必有大咎,天夺之魄矣!”魄:魂魄。“天夺之魄”,意谓上天夺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离死不远了。《隋书.杨玄感等传论》:“天夺之魄,人益其灾,群盗并兴,百殃俱起,自绝民
源见“白鱼入舟”。指传说中武王伐纣时预兆王朝勃兴的赤乌。宋苏舜钦《符瑞》:“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,皆以正德为受命之符,至于陈大电、大虹、巨迹、白狼、流火之乌,皆诡谲阔淡,甚可羞也。’所言大概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