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榆塞

榆塞

古代北方边塞累石为城,种植榆树。王恢(?——前133年),燕(今河北)人,初为边吏,熟悉匈奴情况,任大行(即大行人,官名,负责掌管天子和诸侯间的礼仪)。元光二年(前133年),他反对与匈奴和亲,建议派人诱致匈奴单于,伏兵出击。他说:“秦朝时蒙恬(秦朝名将,秦统一六国后,他率兵30万人击退匈奴,并修筑长城)向匈奴发动进攻,击退胡兵几千里,把黄河当作北方边境,垒石砌成城墙,种植榆树,驻兵戍守边塞,使匈奴不敢放马到黄河饮水。对匈奴只可以用威力去摄服,而不能用仁义去取悦、讨好。”后以“榆塞”为典,泛指边塞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2《韩安国传》2398、2401页:“匈奴来请和亲,上下其议。大行王恢,燕人,数为边吏。”“恢曰:‘……及后蒙括为秦侵胡,辟(屏除,此指驱逐)数千里,以河(黄河)为竟(境),累石为城,树榆为塞,匈奴不敢饮马于河,置烽燧(烽火,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)然后敢牧马。夫匈奴独可以威服,不可以仁畜(xù旭,取悦、讨好)也。”如淳注曰:“塞上种榆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送郑少府入辽》:“边烽警榆塞,侠客度桑干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七和》:“榆塞外,恰枣红时候,想羽书忙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满江红·夜雨凉甚,忽动从戎之兴》:“生怕客谈榆塞事,且教儿诵花间集。” 清·文廷式《忆旧游·秋雁》:“怯霜飞榆塞,月冷枫江,万里凄清。”


【词语榆塞】   汉语词典:榆塞

猜你喜欢

  • 写遍未裁衣

    源见“临池学书”。形容勤练书法。宋苏辙《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》:“应笑学书心力尽,临池写遍未裁衣。”

  • 悦远

    源见“近悦远来”。谓使远方之人悦服。《三国志.马良传》:“若乃和光悦远,迈德天壤,使时闲于听,世服于道。”【词语悦远】   汉语大词典:悦远

  • 锥也无

    宋.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一:“袁州仰山慧寂禅师……问香严师:‘弟今日见处如何?’严曰:‘某甲卒说不得,乃有偈曰:“去年贫,未是贫;今年贫,始是贫。去年无卓锥之地,今年锥也无。”’”“无卓锥之地”,

  • 指动

    同“食指动”。宋范成大《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》:“盘餐登异味,指动已先知。”【词语指动】   汉语大词典:指动

  • 吐白凤

    同“吐凤”。唐白居易《赋赋》:“掩黄绢之丽藻,吐白凤之奇姿;振金声于寰海,增纸价于京师。”【词语吐白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吐白凤

  • 包藏祸心

    形容某种言行的背后别有用心,其目的是加害对方。公元前541年,楚国令尹公子围出使郑国,同时迎娶郑国贵族丰氏女。郑国君臣恐楚国此来不怀好意,便在城外招待了他们。聘问仪式结束后,公子围等又要求率众入城迎娶

  • 衒玉求售

    同“衒玉自售”。《醒世恒言.苏小妹三难新郎》:“〔秦观〕今日慕小妹之才,虽然衒玉求售,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,不肯随行逐队,寻消问息。”【词语衒玉求售】  成语:衒玉求售汉语大词典:衒玉求售

  • 鸿爪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黄景仁《和仇丽亭》:“鸿爪游踪首重回,经年褦襶逐尘埃。”【词语鸿爪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爪

  • 上栋下宇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,盖取诸大壮。”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。《隋书.炀帝纪上》:“夫宫室之制,本以便生。上栋下宇,足避风露;高台广厦,岂曰适形。

  • 柯亭竹

    同“柯亭笛”。南朝梁武帝《咏笛》:“柯亭有奇竹,含情复抑扬。”清 黄鷟来《杂诗》之二:“三叹柯亭竹,独结中郎知。”【词语柯亭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柯亭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