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檀公策

檀公策

南齐书.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(道济)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!”

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,此是当时的习惯用语,王敬则在这里是用以讽刺东昏侯父子的。三十六本为虚指,重点在于一走了事,后来好事者取四字成语或熟语,立为名目,凑足三十六条,这就是:瞒天过海,围魏救赵,借刀杀人,以逸代劳,趁火打劫,声东击西,无中生有,暗渡陈仓,隔岸观火,笑里藏刀,李代桃僵,顺手牵羊,打草惊蛇,借尸还魂,调虎离山,欲擒先纵,抛砖引玉,擒贼擒王,釜底抽薪,混水摸鱼,金蝉脱壳,关门捉贼,远交近攻,假道伐虢,偷梁换柱,指桑骂槐,假痴不癫,上屋抽梯,树上开花,反客为主,美人计,空城计,反间计,苦肉计,连环计,走为上。古语有三十六计语,所谓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”也是援引古语而来。后因用为“主动避开”或“被动逃走”的典故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六《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》:“酒酣忽作檀公策,间道绝出东关城。”


【词语檀公策】   汉语词典:檀公策

猜你喜欢

  • 弹雀

    源见“隋珠弹雀”。喻大才小用,得不偿失。清黄宗羲《〈淮安戴氏家谱〉序》:“天下之书,最不可信者有二:郡县之志也,氏族之谱也。郡县之志,狐貉口中之姓氏,子孙必欲探而出之,始以贿赂,继之恫喝。董狐、南史之

  • 缁尘

    源见“京洛尘”。黑衣的灰尘。常以比喻世俗污垢。清张之洞《读史绝句.陈子昂宋之问》:“文人夸诞骋虚辞,多少缁尘浼素丝。”【词语缁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缁尘

  • 吹尘之梦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《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……帝寤而叹曰:‘风为号令,执政者也。垢去土,后在也。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?’……求之,得风后于海隅,登以为相。”风后是黄帝的贤

  • 骥騄万里

    《史记.秦本纪》:“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(穆)王,得骥、温骊、骅骝、騄耳(注:此皆良马名)之驷,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”《逸周书.周穆王篇》:“穆王乘八骏,宾于西王母,觞于瑶池之上,一日行万里。”“骥騄万里

  • 诸侯罢戏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汉之元年四月,诸侯罢戏下,各就国。”公元前二〇六年,项羽与刘邦攻破咸阳灭秦之后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统辖九郡,定都彭城。他将各路诸侯分封完毕后,于是诸侯军相继从戏水地方(项羽中军

  • 猎艳

    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辨骚》:“故才高者菀其鸿裁,中巧者猎其艳辞。”后以“猎艳”指搜求丽辞。明杨慎《星回之夕梦中作》诗:“鸿裁谁猎艳,空自拾江蓠。”亦谓追逐女色。宋黄庭坚《题杜槃涧叟冥鸿亭》诗:“藉

  • 新亭哭

    同“新亭对泣”。清查慎行《满江红.胡震生索赠》词:“儿女怨,清溪曲;男子恨,新亭哭。”

  • 掷果车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借指载坐着美男子的车。明陈所闻《金落索.代王皖城答》曲:“三生信有缘,千里能相见。掷果车来,瞥眼教人羡。”明王思任《赠歌史吴德甫题曰声色意态》诗之二:“牡丹翠紫亦堪夸,游戏场中掷果车。

  • 垂帷

    源见“目不窥园”。谓放下帏幔,专心读书。唐王维《送高適弟耽归游淮作》诗:“自尔厌游侠,闭户方垂帷。”【词语垂帷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帷

  • 坐食

    指只吃饭,不做事。《三国志.吴志.贺邵传》:“今国无一年之储,家无经月之畜,而后宫之中,坐食者万有余人。”畜:同“蓄”。【词语坐食】   汉语大词典:坐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