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汲黯直

汲黯直

史记.汲郑列传》:“汲黯字长孺,濮阳人也。……以数切谏,不得久留内,迁为东海太守。……然好学,游侠,任气节,内行修絜,好直谏,数犯主之颜色。”又“淮南王谋反,惮黯,曰:‘好直谏,死节守义,难惑以非……’”又“上退,谓左右曰:‘甚矣,汲黯之戆也!’”

汉武帝时,大臣汲黯好直言强谏,汉武帝称之为“戆”,因屡次直谏犯上,故不得久留朝中,甚至不得久居其位。后因用为咏直臣之典。

唐.戴叔伦《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》诗:“宽饶狂自比,汲黯直为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额手相庆

    同“额手称庆”。清王韬《淞滨琐话.卢双月》:“泥金高揭,邻里喧哗,挤庭下几满。喜极入告,额手相庆。”见“额手称庆”。高阳《粉墨春秋》14回:“有人佩服‘日本鬼子有种’;但更多的人却是暗中~。日本这一下

  • 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

    此:指军事或政治力量。 用这样的实力来攻城,哪个城攻克不了? 用反诘的语气,强调某方实力之强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齐侯曰:‘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?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?’”明.钱轵《甲申传信录》

  • 誓带

    同“河山带砺”。宋范仲淹《淡交若水赋》:“情深结绶,远思誓带之流;志在弹冠,潜动濯缨之感。”【词语誓带】   汉语大词典:誓带

  • 犯斋收

    源见“太常斋”。谓夫妻反目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寄晁以道》:“不闻犯斋收,犹闻画眉诩。”

  • 目染耳濡

    同“耳濡目染”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.钦定士阶条例》:“至于诵习书史,博览篇章,目染耳濡,课学即求心之道;通经致用,家修即廷献之资。”见“耳濡目染”。《清史稿·廖寿恒传》:“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

  • 铛脚政

    《旧唐书.良吏传》载:唐薛大鼎、郑德本和贾敦颐俱为刺史,分治邻近三州,俱有美政,河北称其为“铛脚刺史”。因铛有三足,故以为喻。后因称德政、美政为“铛脚政”。唐白居易《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

  • 蜀犬惊日

    同“蜀犬吠日”。宋王令《上聱隅先生》诗:“蜀犬争惊日,邹人不识麟。”

  • 杯中蛇影

    同“杯弓蛇影”。清 袁枚《随园随笔.古书所载不同》:“杯中蛇影,《世说》以为乐广事,《风俗通》以为主簿杜宣事。”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清·袁枚《随园随笔·古书所载不同》:“~,《世说》以为乐广事,《风俗通》

  • 瞻蒲劝穑

    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》:“冬至后五旬七日,菖始生。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,于是始耕。”菖,菖蒲。后以“瞻蒲劝穑”指督促农民及时耕种。南朝 陈徐陵《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于是镇之以清静,安之以惠和。望

  • 流言

    形容无中生有,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。周武王灭商后不久,病重在床,周公旦乃祷于列祖列宗神灵之前,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。祷告后,将祷辞贮于金滕之中。后成王即位,周公摄政,管叔、蔡叔等一方面发动叛乱,一方面散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