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沈郎腰瘦

沈郎腰瘦

也作“沈腰”、“沈愁”、“沈郎消瘦”等。沈郎,即沈约(441-513年),字休文。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武康镇)人。仕宋、齐、梁三代,帮助梁武帝登位后任尚书仆射,封建昌县侯,官至尚书令。久之,欲谋三公高位,而皇帝不用,又打算离京做外官,皇帝也不允许。因而心情不佳,以至要求告老还乡。他在给徐勉的信中说:“……年初以来,我愈加多病苦闷,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公务又过于繁忙,我毕竟年老力衰了,外出行动要靠骑马,只是勉力为之。表面看,我还是个健全人,可对于自己的身躯却不能把握了。往往必须努力支撑,方可对付。脱下衣服睡觉,骨头架子就像散了一样。上部热,下部冷,越来越厉害,如果取暖则觉得烦躁,而降温就更觉得冷。每次病愈总比以前差一些,每次发病,又比以前重一些。几个月的功夫,腰围日减,皮带常要向里移孔;用手握臂测量,一个月就要细下去半分。这样下去,怎能支持长久呢?”后世此典常用来表示人们多病消瘦;或愁苦消瘦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13《沈约传》235-236页:“初,约久处端揆(尚书省最高长官。时沈约为尚书令),有志台司(指三公宰相之位),论者咸谓为宜,而帝终不用,乃求外出,又不见许。与徐勉素善,遂以书陈情于勉曰:‘……开年以来,病增虑切,当由生灵有限,劳役过差,总此凋竭,归之暮年,牵策行止,努力祇事。外观傍览,尚似全人,而形骸(hái孩,骨头)力用,不相综摄。常须过自束持,方可俛。解衣一卧,支体不复相关。上热下冷,月增日笃,取暖则烦,加寒必利,后差不及前差(chài钗去,病愈),后剧必甚前剧。百日数旬,革带常应移孔;以手握臂,率计月小半分。以此推算,岂能支久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白居易《得微之到官后书》:“莫遣沈愁结成病,时时一唱濯缨歌。” 南唐·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唱别离歌,垂泪对宫娥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》诗:“沈郎消瘦不胜衣,边老便便带十围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》诗:“莫嫌憔悴沈腰瘦,且喜间关秦璧归。” 宋·陆游《早行至江原》诗:“节旄尽落归犹远,带眼频移瘦自惊。” 宋·周格非《多丽》:“须知道,东阳瘦损,不为伤春。” 宋·王钟麒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客感》词:“瘦月筛云,纤云织恨,匆匆又是秋深。叹沈郎腰瘦,不耐罗衾。” 元·王和卿《仙吕·醉中天·别情》:“瘦了重加瘦,愁上更添愁,沈瘦潘愁何日休?” 元·杨朝英《中吕·阳春曲》:“沈腰易瘦衣宽褪,潘鬓新皤镜怕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漆园椿

    源见“椿年”。祝人长寿之词。漆园,庄周为吏之处,故称。宋杨万里《水调歌头.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》词:“泛以东篱菊,寿以漆园椿。”宋魏了翁《水调歌头.刘左史光祖生日庆八十》词:“磊落蟠溪感遇,迢递彭篯岁

  • 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

    肉食者:吃肉的人。指有权位的上层人物。 有权位的人都很浅陋,没有深谋远虑。 表示作者对当时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十年》:“齐师伐我。公将战。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‘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

  • 齐川烟

    源见“齐烟九点”。借指秦川。金元好问《范宽秦川图》诗:“西山盘盘天与连,九点尽得齐川烟。”

  • 悬剑枝

    源见“季札挂剑”。借指亡友墓地。唐崔融《哭蒋詹事俨》诗:“芜漫藏书壁,荒凉悬剑枝。”

  • 题凤人

    同“题凤侣”。唐钱起《过张成侍御宅》诗:“丞相幕中题凤人,文章心事本相亲。”

  • 绳祖

    同“绳武”。清 严有禧《漱华随笔.忍庵先生》:“惜此七尺,保此方寸,以为报国绳祖之本,庶能慰老人之怀。”【词语绳祖】   汉语大词典:绳祖

  • 秦灰

    同“秦火”。元郝经《秋兴》诗:“六经依旧垂天地,千载秦灰散劫空。”蔡元培《致〈公言报〉并答林琴南君函》:“先是补山先生某日至学园,见焚字纸者,近取谛视,则先生之遗著在焉,审之则一半已付秦灰。”【词语秦

  • 践胙

    同“践阼”。《隶释.汉费亭侯曹腾碑阴》:“践胙之初,受爵于东土,厥功章然。”【词语践胙】   汉语大词典:践胙

  • 相忘江湖

    《庄子.内篇.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响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庄子用泉水干了,鱼用湿气互相嘘吸,用口沫互相湿润,倒不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。故后人以“相忘江湖”指自由自在的生活

  • 绛纱帷

    同“绛帐”。宋钱惟演《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》诗:“只待觚棱照初旭,横经还集绛纱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