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河图洛书

河图洛书

《易.系辞上》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河,黄河。洛,洛水。河图洛书,是儒家关于《周易》卦形来源、《尚书.洪范》“九畴”创作过程的传说。据汉儒孔安国刘歆等人解说: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,马背有旋毛如星点,称作龙图。伏羲取法以画八卦生蓍法。夏禹治水时,有神龟出于洛水,背上有裂纹,纹如文字,取法而作《尚书》九畴(见《书.顾命》、《洪范》孔传、《汉书.五行志上》)。古时认为出现“河图洛书”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瑞兆。《三国志.魏文帝纪》“以肃承天命”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:“河图洛书,天命瑞应。”


见“龟龙之图”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疏:“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,洛书则九畴是也。”《尚书·洪范》:“天乃锡 (赐) 禹洪范九畴。”孔安国传:“天与禹洛出书。神龟负文而出,列于背,有数至于九。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。” 《尚书·顾命》:“天球,河图。”孔安国传:“河图,八卦。伏牺王天下,龙马出河,遂则其文,以画八卦,谓之河图。”《竹书纪年》卷上:“五十年秋七月庚申,凤鸟至,帝祭于洛水。”沈约注:“龙图出河,龟书出洛,赤文篆字,以授轩辕。”

【今译】 古代传说河图即八卦,由龙马从黄河中驮出; 洛书即洪范九畴,由神龟从洛水中驮出。上天将河图洛书授与古时圣人。天书用红字书写,又称丹书; 江河所出图篆皆为绿色,又称绿图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天书; 或用以指帝王祥瑞。

【典形】 丹图驭马、负图、龟龙奉图、河龙洛龟、河洛图书、河图、河图洛书、龙图、绿甲之图、洛字、马图。

【示例】

〔丹图驭马〕 北周·庚信《尧登坛受图赞》:“登坛洛汭,沉玉河湄,丹图驭马,绿甲乘龟。”

〔负图〕 宋·苏轼《起伏龙行》:“当年负图传帝命,左右羲轩诏神禹。”

〔龟龙奉图〕 唐·宋之问《早秋上阳宫侍宴序》:“麐凤荐祉,龟龙奉图。”

〔河龙洛龟〕 三国·曹植《文帝诔》:“河龙洛龟,凌波游下。”

〔河洛图书〕 宋·张孝祥《代百官进玉牒成书表》:“必亲经财幸,稽春秋简牍之文; 故并建殊尤,若河洛图书之出。”

〔河图〕 唐·李峤《神龙历序》:“昔者龙负河图,八卦列明时之象。”

〔河图洛书〕 南朝梁·江淹《遂古篇》:“河图洛书,为信然兮。孔甲养龙,古共传兮。”

〔龙图〕 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龙图授羲,龟书畀姒。”

〔绿甲之图〕 北周·庾信《温汤碑》:“咸池浴日,先开绿甲之图; 砥柱浮天,始受玄夷之命。”

〔洛字〕 唐·李峤《神龙历序》:“龟呈洛书,九畴开叶纪之文。”

〔马图〕 南朝梁·江淹 《齐王让禅表》:“河乏马图之宝,天无乘龙之锡。”


【词语河图洛书】  成语:河图洛书汉语词典:河图洛书

猜你喜欢

  • 腐肠之药

    恣食美味,不加节制,损害健康,犹如毒药。汉代枚乘《七发》:“皓齿蛾眉,命曰‘伐性之斧’;甘脆肥醲,命曰‘腐肠之药。’”晋代张协《七命》:“服腐肠之药,御亡国之器。”【词语腐肠之药】  成语:腐肠之药汉

  • 买臣归

    《汉书.朱买臣传》:“朱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……妻羞之,求去。”“买臣衣故衣,怀其印绥,步归郡邸。……坐中惊骇,白守丞,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。”“入吴界,见其故妻,妻夫治道。买臣驻车,呼令后车载其夫

  • 边老便便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喻指人的腹大。宋苏轼《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》:“沈约清瘦不胜衣,边老便便带十围。”【词语边老便便】  成语:边老便便汉语大词典:边老便便

  • 二酉才高

    见“才贯二酉”。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中:“吴生秋药顺,邑中胶庠士也,五陵年少,~。”

  • 粥饭僧

    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一:“邓州香严智闲禅师曰:‘……此生不学佛法也,且作个长行粥饭僧……’”《新五代史.李愚传》:“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,常目宰相曰:‘此粥饭僧尔!’以谓饱食终日,而无所用心也。”

  • 起而攻之

    参见“群起而攻之”。

  • 握沐吐飧

    同“吐哺握发”。《新唐书.张玄素传》:“周公资圣人,而握沐吐飧,下白屋,况下周公之人哉!”【词语握沐吐飧】   汉语大词典:握沐吐飧

  • 与其奢也宁俭

    与其奢侈铺张,宁可朴素俭约。语出《论语.八佾》:“林放问礼之本,子曰:‘大哉问!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’”明.李贽《焚书.杂述.寒灯小话》:“此为浪费纵欲,而借口轻财,是天下之浪子皆轻财之夫也,反不如太

  • 瓦灶绳床

    以瓦为灶:以绳系床,形容家庭极其贫困。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茅椽蓬牖,瓦灶绳床。”

  • 竖起脊梁

    《续传灯录》二二《普鉴佛慈善帅》:“不如屏尽尘缘,竖起脊梁骨,著些精采,究教七穿八六百了千当,向水边林下,长养圣胎,亦不枉受人天供养。”佛家语“竖起脊梁”喻振刷精神,担当大事之典。宋.陈亮《龙川集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