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泾渭分明

泾渭分明

泾渭,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,泾渭分明,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,后则予以引申,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,不可混淆。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,和渭水相比,泾水浊,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。想当年,你的新婚多快乐。到如今,你却翻脸不相亲。不要拆去我的鱼梁,不要搬动我的渔篓。唉,如今我自身已难保,又何必再去顾以后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(shí)湜其沚。宴尔新昏,不我屑以。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。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书·王濛传》与王导笺:“夫军国殊用,文武异容,岂可令泾渭混流,亏清穆之风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79回:“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,颇步熙凤的后尘。”


主谓 泾河和渭河的水清浊不同,同流而清浊不混。比喻事物界限分明,不可混淆。语本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10:“他胸中渐渐~,瞒他不得了。”△褒义。常用作对事物明辨是非,界限分明。→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↔混淆是非 改是成非。 也作“泾清渭浊”、“泾渭自分”、“泾渭自明”、“泾浊渭清”。


解释泾河的水流清澈,渭河的水流浑浊,在两条河水的交界处水流仍然清浊分明,不相混杂。后用来比喻优劣、是非等非常分明。

出处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宴尔新昏,不我屑以。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。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。”

诗经》中的《谷风》是邶地的民歌,叙述一位妇女诉说丈夫喜新厌旧,自己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心情。其中第三段说:“泾水因为渭水而浑浊,但在那两条河流的交界处,清浊仍然分明。你们新婚快乐无比,对我却毫不顾惜。你们不要走近我捕鱼的鱼梁(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,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),不要取走我架在鱼梁上的鱼篓。唉!其实我自己已被赶走而不能容身,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。”这位遭受抛弃的妇女把自己比作清澈的泾水,把鸠占鹊巢的妇女比作混浊的渭水,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。

例句

赌博不是娱乐,娱乐不能赌博,两者之间泾渭分明。


【词语泾渭分明】  成语:泾渭分明汉语词典:泾渭分明

猜你喜欢

  • 宥十世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一年》:“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,对曰:‘不弃其亲,其有焉。’于是祁奚老矣,闻之,乘驷而见宣子曰:‘……夫谋而鲜过,惠训不倦者,叔向有焉。社稷之固也,犹将十世宥之,以劝能者。……’”晋范

  • 仓箱

    源见“千仓万箱”。喻丰收。唐权德舆《中书门下贺两表》:“籉笠就绪,仓箱可期。”亦借指贮存的粮食。明徐渭《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》:“盖国脉所关,既莫重于泉布,而边储告匮,久无望于仓箱,必须剂量之才,以设通

  • 悲摇落

    源见“悲秋”。指对萧瑟秋景而感伤。宋黄机《满江红》词:“万灶貔貅,便直欲、扫清关 洛……且莫令、榆柳塞门秋,悲摇落。”

  • 势不可遏

    犹势不可当。唐 裴鉶《传奇.韦自东》:“自东不顾,仗剑奋衣而往,势不可遏。”鲁迅《坟.写在〈坟〉后面》:“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,势不可遏,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,美其名曰‘新文化运动’。”见“势不可

  • 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

    自古以来,人都免不了一死,如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,国家就立不住脚。语出《论语.颜渊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一一回:“(孔)融曰:‘公切勿失信。’玄德曰:‘公以备为何如人也?圣人云:自

  • 鱼生空釜

    同“鱼釜尘甑”。宋陆游《独立》诗:“羊踏寒蔬新少梦,鱼生空釜久谙穷。”主谓 釜,煮饭的用具,相当于现在的锅。形容无粮可炊,十分贫穷。语本《后汉书·范冉传》:“釜中生鱼范莱芜。”宋·陆游《独立》:“羊踏

  • 远山

    同“远山眉”。唐 崔仲容《赠歌姬》诗:“皓齿乍分寒玉细,黛眉轻蹙远山微。”《天雨花》十九回:“两道远山分八字,楚楚身材弱不胜。”【词语远山】   汉语大词典:远山

  • 灭学

    源见“焚书坑儒”。指秦始皇焚毁先代典籍。汉蔡邕《宗庙迭毁议》:“左中郎将臣邕议,以为汉承秦灭学之后,宗庙之制,不用周礼。”南朝 梁沈约《修定乐书疏》:“窃以秦代灭学,《乐经》残亡。”【词语灭学】   

  • 火炎昆冈

    源见“玉石俱焚”。喻指灾祸泛滥。《旧唐书.代宗纪论》:“呜呼,治道之失也,若河决金堤,火炎昆冈。”

  • 目送归鸿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四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其四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”嵇康用“目送归鸿”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。后用为咏送别之典,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。唐.钱起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