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犹豫不决

犹豫不决

原作“犹豫未有所决”。形容拿不定主意。秦赵长平之战后,秦兵长驱直入,包围赵国首都邯郸。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。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,但晋鄙惧怕秦军,停兵汤阴不进。这时,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,要求赵尊秦为帝以换取秦国撤兵。对此,赵王和赵国执政大臣平原君赵胜一时都拿不定主意。这时,齐人鲁仲连前去见平原君,痛斥尊秦为帝的谬论并和新垣衍进行面对面的辩论,将其尊秦为帝理由逐条驳斥,使得新垣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,也坚定了赵王的抗敌决心。恰在此时,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前来救赵,秦兵退去,赵国得以保全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赵策》三《秦围赵之邯郸》:“秦围赵之邯郸。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,不进。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,因平原君谓赵王曰:‘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,已而复归帝,以齐故。今齐已益弱,方今唯秦雄天下,此非必贪邯郸,其意欲求为帝。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,秦必喜,罢兵去。’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或以为不便,计犹豫未有所决。” 唐·令狐德棻《北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今乃顿兵不进,犹豫不决。”


偏正 犹豫,迟疑。拿不定主意。语本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君雄走了几步,在心里~:要不要去车里打那支电话?”△贬义。用于判断行动方面。→优柔寡断 犹豫狐疑 狐疑不决 迟疑未决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↔当机立断 快刀斩乱麻操刀必割 毅然决然斩钉截铁。也作“犹疑不决”、“犹疑不定”、“犹豫未决”、“游移不决”。


【词语犹豫不决】  成语:犹豫不决汉语词典:犹豫不决

猜你喜欢

  • 栖梧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石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”唐.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:“鹓雏,鸾凤之属也。”传说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,中途只择梧桐树栖息。后用为咏身居清要之职,或用为

  • 杞妇哭夫

    源见“杞妇崩城”。指杞梁妻恸哭亡夫、感发神人之事。唐贾驰《复睹三乡题处留赠》诗:“杞妇哭夫时,城崩无此说。”

  • 公醒而狂

    源见“次公狂”。形容为人狂放不羁。清陈维崧《念奴娇.读孚若长歌即席赋赠》词:“公醒而狂,人憎欲杀,抵鹊何须玉?”

  • 凌波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美女步履飘逸轻盈。唐羊士谔《酬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》诗:“玉颜红烛忽惊春,微步凌波拂暗尘。”也指美女之足。《聊斋志异.细柳》:“细柳何细哉?眉细,腰细,凌波细。”【词语凌波】   汉语大

  • 安石碎金

    参见:碎金

  • 石心

    同“石心木肠”。清 徐芳《冬日宿净土岩》诗:“朝来石室开,暮来石室闭。中有石心人,自寒不由岁。”【词语石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石心

  • 一索

    同“一索得男”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宗藩》:“是时,万妃宠震天下,又得‘一索’之祥,而斤斤守祖宗法。”【词语一索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索

  • 文武之道

    《礼记.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下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文:指周文王;武:指周武王。文王、武王,是后世崇尚的古代贤明君主。“文武之道”本指周文王、周武王治国的方略。后指

  • 三径诩

    源见“蒋生径”。泛指高贤隐士。宋黄庭坚《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》:“酒至即使倾,客来敢辞窭。时邀五柳陶,共过三径诩。”

  • 荧荧不救,炎炎奈何

    荧荧:小火。炎炎:火光猛烈貌。 小火不救熄,酿成燎原之势就无可奈何了。 比喻祸患要消灭在微萌状态。语出《六韬.文韬.守土》:“涓涓不塞,将为江河。荧荧不救,炎炎奈何?”汉.刘向《说苑.敬慎》:“勿